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然的意思、敦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然的解釋

(1).淳厚貌;渾厚貌。 明 何景明 《送蕭文彧分教臨川序》:“君夙有聞於鄉,博學明儀,其量淵然,其行敦然,其堪是任,無疑也。” 清 恽敬 《原命》:“夫氣不有嘔然而和者乎?穆然而肅者乎?其嘔然者,非秩然而序,無以大;其穆然者,非攸然而通,無以久;其序而大,通而久者,不有其敦然者乎?”

(2).粗厚結實貌。 清 唐甄 《潛書·省刑》:“ 山東 習用重刑·杖以巨竹連根為之,長八尺,頭徑六寸,厚五寸,敦然方物也。”

混沌貌。《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永寧 太僕 東郡 張閣 以簡質聞”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杜恕 《家戒》:“ 張子臺 ,視之似鄙樸人,然其心中不知天地閒何者為美,何者為好,敦然似如陰陽合德者。”

聚攏貌。 宋 王安石 《雜詠》之六:“所以彼行葦,敦然遂其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敦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多個層面,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品德高尚、态度端莊
    “敦”指忠誠、誠實,“然”表示正直、莊重,組合後形容人品行淳厚、舉止端正。常用于贊揚道德修養深厚的人。例如,明何景明在《送蕭文彧分教臨川序》中以“其行敦然”描述人物的德行。

二、引申義項

  1. 淳厚、渾厚
    形容性格或氣質質樸厚重。如清恽敬《原命》中用“敦然”描述氣質的深厚與通達。

  2. 粗厚結實
    指物體厚實堅固。例如清唐甄《潛書·省刑》提到山東刑具“敦然方物”,形容竹杖的粗厚。

  3. 混沌、自然質樸
    用于描述未經雕飾的原始狀态。如《三國志》注引杜恕《家戒》中,以“敦然似如陰陽合德”比喻渾然天成的氣質。

  4. 聚攏、茂盛
    王安石《雜詠》中“敦然遂其生”形容植物叢生繁茂的狀态。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潛書》《三國志》等文獻(綜合-9)。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然的意思

敦然一詞為漢語中的一個詞語,意思是誠實、坦白、真誠的意思。表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坦率真實,不做虛僞欺騙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敦然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攴」(攵)部,表示敲擊、打擊,右邊的是「犬」(犭)部,表示與狗相關的動物。

敦一詞的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攴部3畫,犬部9畫。

來源和發展

敦然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秋官·大司馬》一篇中,意為真實、誠實。後來逐漸演變為用來形容人的品質和态度,即誠實、坦白、真誠。

在古代的士人文化中,敦然被視為一種高尚的美德,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正直,是儒家思想中人際關系的重要理念之一。

繁體字

敦然的繁體字為「惇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敦然一詞的寫法可以有多種,如篆書、隸書等。以下是其中一種古代寫法:

學寫篆書:“敦然”用篆書字,要用“一”“弓”分,三筆併作一筆,它有一點彎曲,有點似射箭的樣子,這樣寫是名符其實的人:野去敦然。讀敦,反:首;尊主。謂别尊主為愈敦。然,丙也。謂丙令人為然事之情除去阻擋而暢行。

例句

1. 他的言行敦然,始終堅守着誠實和正直的原則。

2. 她的态度敦然,從不隱瞞自己的想法。

組詞

敦誠、敦厚、和敦、敦親、敦聘、敦風、敦德

近義詞

真誠、坦率、坦然、誠懇、真摯

反義詞

虛僞、欺騙、虛假、假意、不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