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驚蟄前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貢茶。 宋 蘇轼 《七年九月自廣陵召還汶公乞詩乃複用前韻》之一:“上人問我遲留意,待賜頭綱八餅茶。” 查慎行 注:“ 熊蕃 《北苑茶録》:‘每歲分十餘綱,淮白茶,自驚蟄前興役,浹日乃成,飛騎疾馳,不出仲春,已至京師,號為頭綱。’《苕溪漁隱叢話》:‘北苑細色茶,五綱,凡四十三品,共七千餘餅。粗色茶,七綱,凡五品,共四萬餘餅。 東坡 《題汶公詩卷》‘待賜頭綱八餅茶’,即今粗色紅綾袋餅八者是也。’”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龍井新茶,向以穀雨前為貴,今則於清明節前,采者入貢,為頭綱。”
(2).泛指優質春茶。 清 黃遵憲 《番客篇》:“飲酪揀灌頂,烹茶試頭綱。”
“頭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
運輸制度中的概念
指成批運輸貨物的首運批次。古代将大宗貨物分批次運輸,稱為“綱運”,如“茶綱”“鹽綱”等。其中“頭綱”特指一年中最早運送的一批貨物,尤其用于貢品或重要物資。例如宋代将春季首批采摘的貢茶稱為“頭綱茶”。
茶葉領域的特殊用法
在茶葉文化中,“頭綱”專指初春最早采摘、品質最佳的一批茶葉。這類茶葉因采摘時間早、産量少,被視為珍品。例如清代文獻中“浙西茶綱第一綱,頭綱細嫩玉金黃”即形容頭綱茶的珍貴。
引申含義
有時也比喻事物的開端或首要部分,如“頭綱工程”可指某項計劃中最先啟動的核心部分,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注意:由于未搜索到具體文獻,以上解釋基于曆史語境推測。若您遇到具體文本中的“頭綱”,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
《頭綱》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某個事物或者事情的總體安排、大綱或者提要。它可以理解為某種計劃或者方案的開頭或核心部分。
《頭綱》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示”,筆畫數是12畫。
《頭綱》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古時的"頭"意為開始,也可以表示某個事物的首部,"綱"則是控制和引導的意思。結合起來,就是指事物的開端和總體的管理安排。
《頭綱》在繁體中是「頭綱」。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頭"字的上面有一個附加部分,形狀如同額頭的骨突,即「頁」字;"綱"字由上面的亘字和下面的纟字組成,表示内外相連的關系。因此,古代寫作"頭綱"。
1. 這個會議的《頭綱》将會大緻概括出我們的計劃和目标。
2. 作為課程的《頭綱》,老師列出了學習的重點和時間安排。
3. 這本書提供了投資者制定投資計劃的《頭綱》。
頭綱的相關詞語有:大綱、提綱、綱要、藍圖、方針。
頭綱的近義詞有:綱領、框架、概要、摘要。
與頭綱相反的詞語是:細節、片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