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刺的意思、投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刺的解釋

(1).投遞名帖。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甯寺》:“或有人慕其高義,投刺在門, 元慎 稱疾高卧。” 唐 孟郊 《送李觀韓愈别兼獻張徐州》詩:“ 禰生 投刺遊, 王粲 吟詩謁。”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稱某某拜,開國猶然,近人多易以‘頓首’二字。” 黃遠庸 《記者眼光中之*********》:“蓋是日乃 中山君 不見客之日也,投刺而入,即蒙接見。”

(2).留下名帖。表示解職告退。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 滂 覩時方艱難,知其志不行,乃投刺而去。”《後漢書·循吏傳·童恢》:“及 賜 被劾當免,掾屬悉投刺去, 恢 獨詣闕争之。”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序:“先君體有不安,晝則輟食,夜則廢寝,方寸煩亂,容身無所,便投刺解職,以遵歸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刺”是古代漢語中的常用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投遞名帖以求見

  1. 基本定義
    “刺”指古代寫有姓名的竹簡或紙片,相當于現代的名片()。投刺即遞送名帖,用于拜谒或自我介紹。例如《北齊書》記載楊愔“投刺轅門”求見,以及《幼學瓊林》提到“具名帖曰投刺”。

  2. 曆史背景
    漢代祢衡曾攜帶自薦書(即“刺”)尋求機會,但因未遇合適對象而未使用,這一典故成為“投刺”的起源。唐代孟郊詩句“禰生投刺遊”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二、留下名帖以告退

  1. 引申含義
    在特定語境下,“投刺”表示留下名帖後辭官或隱退。例如南朝梁武帝因父親患病而“投刺解職”,以及《後漢書》中官員被彈劾時“投刺而去”。

  2. 文化關聯
    此用法體現了古代士人通過名帖傳遞個人意志的傳統,既有禮節性,也含決絕之意。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洛陽伽藍記》《後漢書》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刺

《投刺》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讀音為tóu cì。拆分部首為手,心,撇,丶,疒,丶,一,一。共有7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武器使用的一種方法。古代戰争中,士兵在刺殺敵人的同時也有可能被敵人刺殺。為了自我防護,士兵會投擲出一些銳利的物品來攻擊敵人,這種行為就被稱為“投刺”。

在繁體字中,投刺的寫法為「投刺」。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如果以現代字為參照,古漢字可能會将一些部分寫成不同的形狀,筆畫的順序也有可能不同。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查證。

以下是一些使用“投刺”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用投刺的方式參與了戰鬥。

2. 這位武術家的技巧非常高超,可以輕松地投刺命中目标。

3. 他們隱藏在陰暗處,準備用投刺來攻擊敵人。

在使用“投刺”這個詞時,可以考慮以下組詞:

1. 投擲;2. 投放;3. 投射;4. 投資;5. 刺殺。

與“投刺”相關的近義詞可能包括:1. 投擲;2. 投射;3. 刺殺;4. 擊刺;5. 投劍等。

與“投刺”相反的意思可能包括:1. 接刺;2. 避刺;3. 躲避;4. 回避;5. 防護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