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鞭的意思、投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鞭的解釋

(1).扔掉馬鞭。借謂下馬。《三國志·魏志·孫禮傳》:“帝獵於 大石山 ,虎趨乘輿, 禮 便投鞭下馬,欲奮劍斫虎。” 宋 王安石 《王村》詩:“攬轡聯貂帽,投鞭各酒巵。”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 葛封 棄鎗投鞭,涕泣叩馬而諫。”

(2).見“ 投鞭斷流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鞭”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典故進行解釋:

一、字面含義:扔掉馬鞭,下馬行動

該用法常見于曆史記載,如《三國志·魏志·孫禮傳》中描述孫禮為救駕“投鞭下馬,欲奮劍斬虎”。宋代王安石《王村》詩“投鞭各酒巵”也沿用此意,指下馬飲酒的動作。

二、成語典故:投鞭斷流

源自《晉書·苻堅載記》,前秦苻堅自誇兵力強盛:“以吾之衆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後以“投鞭斷流”比喻軍力強大、人馬衆多,如:

  1. 辛棄疾《水調歌頭》用“誰道投鞭飛渡”暗指苻堅南侵典故;
  2. 《幼學瓊林》直接引用“投鞭可以斷流”形容兵力優勢。

需注意: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投鞭”表示憤怒或激動,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對個别語境的誤讀。建議以《三國志》《晉書》及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用法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鞭》是什麼意思

《投鞭》是一個成語,意為投擲長鞭,原指騎兵放箭時舞動長鞭,後引申為以暴力手段壓迫、迫害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鞭》這個詞共有兩個字,分别是“投”和“鞭”。其中,“投”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7;而“鞭”的部首是革,筆畫數為18。

來源

《投鞭》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君驷誠逸散,世事紛未甯。但令志不從,革鞭任腥膻。”其中的“革鞭”即為“投鞭”的古代寫法。

繁體

《投鞭》的繁體寫法為「投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投鞭》在古代的寫法為「投」寫作「㑚」或「仝」,而「鞭」寫作「韞」或「鞳」。

例句

他用權力投鞭,迫害無辜的人。

組詞

組詞:投機、鞭策、投合、投奔、鞭長莫及。

近義詞

近義詞:壓迫、欺壓、迫害。

反義詞

反義詞:寬容、寬厚、體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