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銅虎符。 唐 人避 唐高祖 之祖 李虎 諱,改“虎”為“獸”。《隋書·高祖紀下》:“冬十月丁未,頒銅獸符於驃騎、車騎府。”《通典·職官十三》:“ 梁 封爵亦如 晉 宋 之制……諸公侯皆假銅獸符、竹使符第一至第五。”亦省作“ 銅獸 ”。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謝讨黃少卿賊表》:“靈旗斜指,銅獸俯臨。”參見“ 銅虎符 ”。
“銅獸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軍事或行政信物,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銅獸符即“銅虎符”,因唐代避諱制度而改名。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為李虎,為避其名諱,官方将“虎”改為“獸”,故稱“銅獸符”。它是古代調兵或官員身份憑證,通常分為兩半,朝廷與将領各持一半,合符方可生效。
二者實為同一物,僅因避諱改字。漢代至隋代多稱“虎符”,唐代文獻則普遍改用“獸符”。
銅獸符是古代權力與軍事體系的象征,其名稱演變體現了曆史制度與文化習俗的交織。如需進一步了解形制或具體使用案例,可參考《隋書》《通典》等典籍記載。
《銅獸符》指的是一種古代文物,又稱銅獸形器。它是用銅制成的器物,形狀多樣,通常是動物的形态。這些器物多用于祭祀、宴會等場合,被視為吉祥之物,也具有藝術欣賞價值。
《銅獸符》的拆分部首是金(金屬)、方(形狀)、钅(金屬器物)和龍(動物)。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銅獸符》的總筆畫數是15畫。
《銅獸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它們常常用于古代社會的神祭活動,被認為可以與神靈取得聯繫,以保護家族和國家的安甯。在後來的曆史時期,銅獸符也成為了貴族階層的象征,代表着權力和地位。
《銅獸符》的繁體字為「銅獸符」。
關于《銅獸符》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我們可以參考《康熙字典》中的記錄。根據《康熙字典》,「符」的古字形為「⿱寸人」,表現了人們将神秘的力量寄托在銅獸符上的特殊意義。
1. 這座古墓中出土了許多精美的銅獸符,展現了古代手工藝人的高超技藝。
2. 我拜訪了一位收藏家,他的藏品中有一枚珍貴的銅獸符,使我十分震撼。
1. 銅器:指的是用銅制成的器物。
2. 獸形:形容物體或器物具有動物的形态。
3. 古代:指古代時期,追溯到過去的曆史時期。
1. 銅獸形器:可以用來代替《銅獸符》,表示相同的意思。
2. 銅獸飾品:指的是制作精美的銅質動物形狀的飾品。
1. 白鐵器:與銅獸符相對,指的是用白鐵制成的器物。
2. 玉器:與銅獸符相對,指由玉石制成的器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