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重的食器,豐盛的飯菜。引申指特殊恩寵。《北齊書·楊愔傳》:“ 楊愔 ,字 遵彥 ……學庭前有柰樹,實落地,羣兒鹹争之, 愔 頽然獨坐。其季父 暐 適入學館,見之大用嗟異,顧謂賓客曰:‘此兒恬裕,有我家風。’宅内有茂竹,遂為 愔 於林邊别茸一室,命獨處其中,常以銅盤具盛饌以飯之。因以督厲諸子曰:‘汝輩但如 遵彥 謹慎,自得竹林别室,銅盤重肉之食。’”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佚事》:“此餘家賢宅相,有 北齊 楊遵彥 之風,真足消受竹林别室,銅盤重肉者也。”亦省作“ 銅盤 ”。 唐 黃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雖瓊樹之未親,若銅盤之已接。”
“銅盤重肉”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源自《北齊書·楊愔傳》:北齊名臣楊愔(字遵彥)自幼克己守禮,其父為激勵其他子嗣,特設竹林别室,用銅盤盛裝佳肴供他獨享,并告誡其他孩子:“若像遵彥一樣謹慎,也能得到此般優待。”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貪戀享受”,但結合權威出處和典故,其核心應指向“因德才受寵”而非單純的物質追求。
清代俞蛟曾用此語贊人:“有北齊楊遵彥之風,真消受竹林别室,銅盤重肉者也。”
銅盤重肉是一個成語,意指盛滿了美食的盤子。它的拆分部首是金和瓦,筆畫數為22畫。該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儀禮·月令》中的記載:“君臣輔弼,父子重肉。”
在繁體字中,銅盤重肉的寫法是「銅盤重肉」。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銅盤重肉的字形稍有不同,盤字的上方會多出一畫,肉字的下方會有兩個點,整體形狀略為複雜。
以下是一個例句:“宴席上,主人親自端來銅盤重肉,大家欣喜地享用着美味佳肴。”
可以通過組詞的方式擴展銅盤重肉的用法,例如:銀盤重肉、玉盤重肉等。這些詞都表示裝滿了美食的盤子。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諸如美食滿盤、佳肴豐盈等詞語來表達相同的含義。
反義詞則可以選擇一些表示空盤或少量食物的詞語,例如:空盤寂寞、小菜一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