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試一經;同治一經。經,指儒家經典。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蘇大璋》:“﹝ 大璋 ﹞治《易》有聲。戊午鄉舉,夢為第十一人,數為人言之,以為必如夢告。既試,将揭榜,同經人訴於郡。” 明 李贽 《與方伯雨柬書》:“ 本鈳 與公同經,欲得公為之講習。”
“同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共同研習或考試同一部儒家經典,常見于科舉或學術交流的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科舉制度或儒家經典,可參考《齊東野語》等文獻原文。
《同經》是一個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同”意為相同、一樣,表示一緻;“經”意為經驗、經曆,表示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或技能。綜合起來,可以理解為多方共同積累的經驗或知識。
《同經》的第一個字“同”是由“口”和“冂”兩個部首組成,共包含五個筆畫;第二個字“經”是由“米”和“至”兩個部首組成,共包含八個筆畫。
《同經》這個詞源于古代經書《周易》中的“同經之人”一詞。《周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經典之一,其中提到了“明夷于飛,同人于野”之類的表述。後來,“同經”逐漸被用來形容人們共同參與或融彙各方的經驗或知識。
《同經》的繁體寫法為「同經」。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與現代相比,有一些差異。《同經》的古代寫法為「佗書」,其中的「佗」表示衆多的、各種各樣的意思,而「書」表示記錄或書寫。因此,在古代,《同經》的意思強調了多元化的經驗或知識。
1. 這個項目的成功是多個團隊共同拼搏的結果,他們憑借自己的同經,使得整個計劃順利實施。
2. 他們是同經之人,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1. 同理:表示根據相同的原理或邏輯進行推理。
2. 同行:表示從事相同行業或職業的人。
3. 經驗:表示通過實踐獲得的知識或技能。
相同、類似、一緻
不同、相異、相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