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通今博古 ”。《锺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個老大學生了,通古博今,知書達理,何必與 姚金根 那種人一般見識,他小人得志。”
“通古博今”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詞性功能:通常作謂語、定語,用于稱贊學識廣博的人。
例句:
“你是一個老大學生了,通古博今,知書達理。”(出自《鐘山》1981年第4期)
近義詞:博古通今、學貫古今、滿腹經綸。
反義詞:一知半解、才疏學淺。
發音與書寫:
多用于學術、文學語境,或對學者、知識分子的贊譽。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擴展用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
《通古博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學習古代知識并運用到現代的學習方法。它表達了對古代文獻、曆史、文化等的廣泛了解和借鑒。
《通古博今》的部首分别是“口”、“二”、“十”,共有13畫。
《通古博今》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它在《莊子·禮運》一書中被提及,用來形容“抱經通古”的人。
《通古博今》的繁體字為「通古博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現代的《通古博今》寫法是“通古博今”,而在古時候常見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
1. 他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國家曆史,每天都在努力通古博今。
2. 這位學者通古博今,對古代文化非常了解。
1. 通古:了解古代的知識。
2. 通古達變:通過了解古代,來理解和應對現代的變化。
3. 博古:廣泛學習古代的文化和知識。
4. 博古通今:廣泛學習古代的知識并能夠運用到現代。
通古博今的近義詞有:博古通今、博古達變。
通古博今的反義詞有:閉門造車、守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