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聽許的意思、聽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聽許的解釋

聽而許之。《漢書·終軍傳》:“ 軍 遂往説 越王 , 越王 聽許,請舉國内屬。” 唐 韓愈 《論孔戣緻仕狀》:“今 戣 幸無疾疹,但以年當緻事,據禮求退,陛下若不聽許,亦無傷於義而有貪賢之美。” 宋 曾鞏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閑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狀》:“比來群臣之中,有欲便于養親者,并蒙聽許。” 宋 洪邁 《夷堅志補·王千一姐》:“ 周 謝其聽許,議酬以官券千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聽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釋義:由“聽”和“許”組成,意為聽從而應允,即接受他人的建議或請求并予以同意。
  2. 核心概念:強調對他人意見的虛心接受,而非固執己見,常見于描述人際交往或決策過程中的态度。

二、詳細解釋

三、使用場景

  1. 正式語境:常用于書面表達或曆史文獻,如“陛下若不聽許”(韓愈《論孔戣緻仕狀》)。
  2. 日常交流:現代多用于強調接受建議,例如“他聽許了朋友的意見,改變了計劃”。

四、例句參考

五、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中的《漢書》及韓愈作品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聽許的意思

聽許是一個表示“傾聽、傾誠相待”的詞語,最初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一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者,此是聽許。”在這裡,“聽許”指的是相互傾聽、傾誠相待。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聽許的部首是耳(左邊)和讠(右邊),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聽許”一詞最早見于《老子·道德經》,後來也被廣泛運用于文學、詩詞中,用以表達人們之間應該傾聽、相互傾誠相待的情感和态度。

繁體

在繁體字中,聽許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都是“聽許”。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形字義學家的研究,古時候漢字“聽許”的寫法為“聴許”,耳的字形稍有差異,并且多用于書法作品中。

例句

1. 他們之間的聽許是深厚的,彼此理解、包容。
2. 隻有真正傾聽,才能體會到那份真摯的聽許。

組詞

傾聽、傾誠、相待、深厚、理解、包容、真摯。

近義詞

傾聽的近義詞有聆聽、聽從、傾心等;傾誠的近義詞有真誠、忠誠、懇切等。

反義詞

傾聽的反義詞有忽略、不聞不問;傾誠的反義詞有虛僞、不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