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停午的意思、停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停午的解釋

正午;中午。停,通“ 亭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 三峽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宋 梅堯臣 《庖煙》詩:“濕薪燒盡日停午,試問霏霏何處浮。”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九:“嘗試 保和殿 ,未停午,衆方執筆著想,聞有投卷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停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正午或中午時分,即太陽升至最高點的時刻。其中“停”通“亭”,表示時間上的“正值”或“恰好”。

  2. 字詞解析

    • 停:此處為通假字,通“亭”,表“正、當”之義,強調時間點的精準性。
    • 午:地支第七位,對應中午11點至13點,後泛指正午十二時左右。
  3. 文獻例證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江水二》提到三峽“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描述正午和子夜才能見到日月的情景。
    • 宋代梅堯臣《庖煙》詩中的“濕薪燒盡日停午”,亦用此詞描述正午時分。
  4. 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文或仿古語境中,現代漢語多用“正午”“中午”替代。

  5. 發音與注音
    拼音為tíng wǔ,注音符號為ㄊㄧㄥˊ ㄨˇ。

“停午”是一個通過通假字構成的古漢語時間概念詞,強調正午時分的精準性,多見于曆史文獻和詩詞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停午

停午是一個漢字詞語,定義為中午停工歇息,進行午休的意思。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 - 停和午。停的拆分部首是⼈字旁,同時也是停的構造部分,表示動作與人有關。午的拆分部首是⽺,表示它屬于生物一類。停午這個詞一共有11筆畫。

來源和繁體

停午一詞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可見其使用已有數百年的曆史。在繁體字中,停午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停午一詞在古代有時會采用不同的寫法,比如在《說文解字》中,午字的上半部分分解成⽪和立兩個部分,表示午時要立刻停工休息。

例句

1. 下午工作太累了,我想停午一會兒。

2. 讓我們在停午時間一起散步,放松一下。

組詞

停辦、停電、停水、午餐、午睡。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午休、中午休息。

反義詞:繼續工作、不休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