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意思、長江中下遊平原的詳細解釋
長江中下遊平原的解釋
中國第三大平原。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下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中國淡水湖最集中地區,河網稠密,有“水鄉澤國”之稱。中國重要農業基地,著名的“魚米之鄉”。沿江為中國重要工業帶。
詞語分解
- 長江的解釋 中國第一大河,長公裡,流域面積多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發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個省市,流入東海詳細解釋.泛指長的江流。 宋 曾鞏
- 平原的解釋 廣闊平坦的原野吾村十裡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詳細解釋.廣闊平坦的原野。《左傳·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為大水。” 漢 王粲 《七哀》詩:“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網絡擴展解釋
長江中下遊平原是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遊沿岸帶狀平原,地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7省市,總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以下是其核心特征的詳細解釋:
一、地理位置與組成
- 範圍:西起巫山東麓,東至黃海、東海沿岸,北接桐柏山、大别山及黃淮平原,南抵江南丘陵與杭州灣北岸。
- 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蘇沿江平原、裡下河平原及長江三角洲平原等6大區域。
二、自然特征
- 地形地貌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0-50米,河網密布,湖泊衆多(如鄱陽湖、洞庭湖),素有“水鄉澤國”之稱。
- 氣候與土壤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土壤以沉積土和黃土為主,富含有機質,適宜農業。
三、經濟與戰略地位
- 農業
中國重要的糧、棉、油生産基地,水稻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被譽為“魚米之鄉”。
- 工業與交通
沿江分布鋼鐵、機械、化工等工業,南京、武漢等城市為經濟核心。水陸交通發達,長江航道與鐵路網交織。
- 區位優勢
位于長江經濟帶與東部沿海“T”字形戰略交彙處,對全國經濟發展具有樞紐作用。
四、别稱與意義
- 因水網密集、物産豐饒,曆史上被稱為“水鄉澤國”和“魚米之鄉”。
- 既是人口稠密區,也是中國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之一。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5、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長江中下遊平原是指長江河流經過的地區形成的平坦地帶。下面分别解釋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長江中下遊平原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凵”,總共有20個筆畫。
來源:
長江中下遊平原來自于中國地理學的命名,指的是長江從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蘇省南京市之間的地帶。
繁體:
長江中下遊平原(台灣繁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長江中下遊平原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長江中下遊平原是中國重要的農業生産區之一。
組詞:
長江、中下遊、平原
近義詞:
長江河谷、長江平原
反義詞:
高山峽谷、山地區域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