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聽我所說。《壇經·忏悔品》:“汝等聽説,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
2.聽人所說。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三:“ 宋子京 知 定州 ,日作十首《聽説中山好》,其一雲:‘聽説 中山 好, 韓 家 閲古堂 ,畫圖新将相,刻石好文章。’”《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聽説,恐怕朋友笑話,即便起身回店。” 丁玲 《奔》:“去年的收成聽說很好,不曉得回去弄它幾畝田種種弄得到不?”
3.方言。聽話。參見“ 聽説聽道 ”。
“聽説”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别,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通過他人的叙述或傳聞了解信息,而非親身經曆。例如:“聽說她最近結婚了”。該詞由“聽”和“說”構成,強調信息傳遞的口耳性質。
古籍中的用法
方言含義
在部分方言中,“聽説”可表示“聽話”,如“聽說聽道”形容順從長輩或權威的态度。
使用場景
常見于日常交流中,用于轉述不确定或間接獲得的信息。例如:“聽說這次考試很難”“聽說他辭職了”。
該詞既可表達信息傳遞的方式,也可在特定語境下體現權威性教導或方言中的順從含義。其核心始終圍繞“通過聽覺接收信息”展開。
《聽説》是一個漢字詞語,讀作tīng shuō,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個主要的意思:
1. 聽說、據說。指通過聽來的消息或傳聞。
2. 傾聽、細心聽取。指專心地聽别人講述、講解或咨詢。
《聽説》的拆分部首是耳字旁。它由左邊的耳字旁部首組成。
《聽説》一共有11個筆畫。
《聽説》的來源于象形字,它由表示耳朵的“耳”和表示口與言語的“言”所組成。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聽說。
在古時候,耳字旁有兩種寫法:
1. 耳字旁寫作耳,表示耳朵。
2. 聾字旁(另一個讀音是lóng)寫作聾,表示聽力差。
而《聽説》中的“耳”字旁表示聽覺和傳播消息的意義。
1. 我聽說他要去旅行。
2. 學生們認真地聽說老師的講解。
組詞:聽力、聽衆、聽講、聽診、聽話。
近義詞:聽聞、聽取、聽見。
反義詞:親見、親聞、親身經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