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券的意思、鐵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券的解釋

(1).即鐵契。《東觀漢記·桓帝紀》:“﹝ 延熹 ﹞八年,妖賊 蓋登 稱太皇帝,有璧二十,珪五,鐵券十一。後伏誅。”《舊唐書·良吏傳下·楊元琰》:“及事成,加雲麾将軍,封 弘農郡公 ,食實封五百戶,仍賜鐵券,恕十死。”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錢武肅鐵券》:“吾鄉 錢叔琛 氏 贇 ,乃 武肅王 之諸孫也……嘗出示所藏鐵券,形宛如瓦,高尺餘,闊二尺許,券詞黃金商嵌。” 清 朱彜尊 《谒劉文成公祠》詩:“黃金遺像蝕,鐵券幾人傳。” 清 淩揚藻 《蠡勺編·鐵券》:“ 台州 民 錢允一 ,有家藏 吳越王 鏐 唐 賜鐵券。 洪武 初, 太祖 欲封功臣,遣使取其式而損益之。其制如瓦,第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歷履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參見“ 鐵契 ”。

(2).借指擁有鐵券的王侯貴族。 清 李漁 《蜃中樓·寄書》:“到今朝藿食伴腥膻,果然是不棄糟糠當年的鐵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鐵券是中國古代君主授予功臣或重臣的特殊憑證,兼具獎賞、盟約和法律效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鐵券又稱"丹書鐵契""金書鐵券",由鐵質制成,外形如筒瓦。最初用丹砂填字(丹書),隋唐後改用金填字(金券),主要功能是記錄功勳、賦予特權,最著名的特權是"免死罪"。

  2. 曆史演變

  1. 内容結構 鐵券镌刻四部分内容:  ✓ 頒賜時間及受賜者身份信息  ✓ 功績記錄  ✓ 特權條款(如免死次數、減免賦稅)  ✓ 皇帝誓言保證效力

  2. 法律效力 作為皇權特許證明,持有者可憑券抵減罪責。但實際執行受皇權制約,如明代李善長雖持鐵券仍被處死,反映其效力依附皇權。

示例:唐代楊元琰獲賜鐵券"恕十死"(免死十次),《舊唐書》載其因參與神龍政變立功受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鐵券

鐵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鐵(tiě)和券(quàn)。

鐵字由兩個部首組成:金和钅。它的總筆畫數為十畫。

券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刀和耳。它的總筆畫數為十畫。

來源

鐵券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最早出現在《列子·湯問》一文中,形容券證之确鑿無誤。

繁體

在繁體字中,鐵券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鐵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不同于現代,鐵券的古漢字寫法為「鐵劵」。

例句

1. 他收到了一張鐵券,證明了他的身份。

2. 這個商家發放的鐵券可以在下次購物時抵扣現金。

組詞

1. 鐵證:确鑿無疑的證據。

2. 券商:經營券證業務的商家。

3. 票券:指各類證券和票據。

近義詞

1. 保證:保障、擔保。

2. 憑據:證件、證明。

反義詞

1. 虛假:不真實、欺騙。

2. 無憑:沒有依據或證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