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ronrail] 用于有輪車輛的金屬軌道;特指用于鐵道或電車道的裝有扣栓物、枕木和有時還有道渣的一對或更多對的平行鋼軌
用鋼鐵鑄成的車軌,供火車和有軌電車等行駛。火車鐵軌為工字式長條,敷設在枕木上。電車鐵軌為槽形長條,嵌入地面。 茅盾 《煙雲》一:“斜陽照着蜿蜒北去的鐵軌,像黃綠夾雜布上的兩條銀線。” 曹禺 《原野》序幕:“鐵軌鑄得像烏金,黑黑的兩條,在暮霭裡閃着亮。”
“鐵軌”是鐵路軌道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用于支撐和引導火車、地鐵等軌道車輛的車輪運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結構
鐵軌通常由以下部分構成:
材料與工藝
鋼軌多采用高碳鋼(如U75V、U71Mn),經熱軋成型,表面硬化處理以增強耐磨性。标準鋼軌長度約25米或100米(焊接為長軌)。
功能特點
類型與場景
維護與安全
需定期檢測鋼軌磨損、軌距變化及路基沉降,使用探傷儀排查内部裂紋。極端天氣(如高溫)可能引發脹軌,需采取應力放散措施。
曆史背景:鐵軌雛形可追溯至16世紀歐洲的木質礦車軌道,19世紀蒸汽機車推動鋼軌标準化。現代鐵軌技術融合了材料科學與減震設計,支撐了全球鐵路運輸網絡。
鐵軌是指用于鐵路上行駛的鐵路軌道,用以支撐和引導列車行駛。這是一種由堅固的鐵道和兩條平行排列的鋼質軌道構成的系統。
鐵軌的拆分部首為钅(钗部),拆分筆畫為7畫。
鐵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最早形容用來支撐車輪的鐵制構件。而在鐵路出現之前,運輸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動物力或水力,鐵軌的出現将運輸方式的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升。
鐵軌的繁體字為鐵軌。
在古代,鐵軌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不過主要意義和形狀大緻相同。
1. 列車沿着鐵軌快速行駛。
2. 維護鐵軌的良好狀态對于鐵路交通的安全至關重要。
3. 工人們正忙着鋪設新的鐵軌。
鐵軌的相關組詞包括:鐵路、鐵道、鐵軌車輛、鐵軌建設等。
近義詞有:鐵道、鐵路。
反義詞為:水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