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m of a garment] 縫在衣服裡子邊上的窄條兒
縫于衣服或其它織物制品裡子邊緣處的窄條。 清 顧祿 《桐橋倚棹錄·市廛》:“﹝團扇﹞兩面皆糊耿絹,書畫精雅,陰面以兩色錦為貼邊。” 清 李伯元 《南亭筆記》卷十二:“ 張 取諦視,馬甲則托領貼邊,新舊之迹宛然。”
“貼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指縫在衣物、織物制品裡子邊緣處的窄條,主要用于加固邊緣或裝飾。例如:褲子的貼邊口袋、衣服袖口的貼邊設計。英語常譯為facing或hem。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如《桐橋倚棹錄》記載團扇用錦緞貼邊裝飾,清代《南亭筆記》提到馬甲托領貼邊的修補痕迹。
常見于服裝制作、織物加工領域,也用于比喻事物接近邊界或極限的狀态(如“貼邊漂移”指賽車中緊貼賽道邊緣行駛)。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參考、7、9的出處。
貼邊是指将物體的邊緣與另一個物體或表面的邊緣緊密接觸或貼合在一起,以保持緊密連接或覆蓋。
貼邊的拆分部首是衣,由5個筆畫組成。
《貼邊》一詞最初出現在《莊子·逍遙遊》的典故中,用以形容莊子的一位朋友。後來,這個詞彙逐漸引申為指物體互相緊密接觸的狀态。
繁體字為「貼邊」。
古時候對貼邊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古字包括「帖邊」、「貼畔」等。
1. 他将繪畫作品貼邊展示,以展現出更好的效果。
2. 她将海報貼邊牆上,将房間裝點得更加美觀。
1. 貼邊作業
2. 貼邊包裝
3. 貼邊瓷磚
1. 貼近
2. 貼合
3. 接觸
1. 分開
2. 疏離
3. 脫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