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挑穵 ”。挖掘。《清會典事例·工部·各省營房》:“ 道光 二十五年…… 復州 挑穵戰壕長一千八十丈,添置煙墩七座。”
“挑挖”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字面解釋
“挑”指用工具或肩擔進行挖取的動作,“挖”即掘土。組合後多指具體的挖掘行為,常見于工程或軍事場景。例如《清會典事例》記載“挑穵戰壕長一千八十丈”,即指挖掘戰壕。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籍或曆史文獻,如《福惠全書》提到“不可挑挖,恐傷龍洩氣”,指開挖溝渠時需注意風水禁忌。
部分詞典(如)将其定義為成語,意為“挑選出最好的,剔除不好的”。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挑挖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指挖掘和選擇。在日常用語中常用來形容人們努力尋找或選擇他們認為重要或合適的事物或人。
挑挖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部首和土部首。手部首負責表示人的行動和動作,土部首則負責表示與土地、地下有關的意思。 挑挖的總筆畫為11,其中'挑'的筆畫為7,'挖'的筆畫為4。
挑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在古代,人們需要勞動來從土地中獲得食物、資源等,而挑挖就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勞動行為。隨着時代的發展,挑挖一詞的意義逐漸延伸到了更廣泛的範圍。
繁體字“挑挖”和簡體字相同,沒有差别。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在的簡化字有所不同。其中,"挑"的古時候寫法為"挑","挖"的古時候寫法為"挖"。
1. 他費了好大的勁挑挖出這個石頭。
2. 她挑挖了許多優秀的苗子,希望能培養出一批出色的運動員。
1. 挖掘
2. 挑選
3. 挖苦
4. 挖空心思
1. 挖掘
2. 挑選
3. 搜尋
4. 精選
1. 放下
2. 放棄
3. 隨意選擇
4. 決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