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田燭的意思、田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田燭的解釋

古代郊祭時置于田頭的火燭。《禮記·郊特牲》:“祭之日,喪者不哭,不敢兇服,氾掃反道,鄉為田燭。” 鄭玄 注:“田燭,田首為燭也。” 孔穎達 疏:“六鄉之民,各於田首設燭照路,恐王祭郊之早。” 南朝 宋 顔延之 《宋南郊登歌·飨神歌》:“田燭置,爟火通。” 唐 杜甫 《有事于郊南賦》:“月窟黑而扶桑寒,田燭稠而曉星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田燭”是古代祭祀活動中的專用術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郊祭時置于田頭的火燭,主要用于祭祀儀式中照明道路。根據《禮記·郊特牲》記載,祭祀當日需在田間道路設置火燭,确保儀式順利進行。

二、文獻溯源

  1. 核心典籍
    《禮記·郊特牲》明确記載:“鄉為田燭”,鄭玄注曰:“田燭,田首為燭也”,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為“六鄉之民各于田首設燭照路,恐王祭郊之早”,說明其功能是為帝王清晨祭祀提供照明。

  2. 文學引用
    唐代杜甫《有事于郊南賦》中“田燭稠而曉星落”,南朝顔延之《宋南郊登歌》中“田燭置,爟火通”,均以田燭意象烘托祭祀場景的莊重。

三、延伸說明

需注意部分非權威解釋(如)将“田燭”附會為農民勞作典故,此說法未見于經典文獻,實為對“秉燭夜耕”等成語的混淆。該詞本質屬于禮制範疇,與農業生産無直接關聯。

提示:若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禮記》鄭玄注本或《杜工部集》相關篇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田燭

田燭(tián zhú)又稱為“舍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田”(tián),右邊的部首是“燭”(zhú)。田燭的總筆畫數為11。

田燭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特殊,因為它并沒有實際的物體或者概念與之相對應。它通常用來比喻人們一直在追求理想,明亮如同燈火照亮了整個田野一樣。

在繁體字中,田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它的繁體字是「田燭」。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田燭的古代寫法為「田褐」,其中的“褐”是一個已經不常用的變體字,代表了光明的意義。

以下是一個關于田燭的例句:

他在事業的道路上執着追求,始終如同田燭般照亮了身邊的所有人。

田燭這個詞可以進行一些組詞,例如:田燭光明、田燭照耀等。

與田燭相近義的詞語包括:明燈、照明、照亮等,它們都代表了亮光和照明的意義。

相反義的詞語可以是被熄滅、黑暗等,這些詞語與田燭的意義背道而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