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天的懲治。《書·臯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後以王師征伐為“天讨”,意謂禀承天意而行。《後漢書·光武帝紀贊》:“神旌乃顧,遞行天讨。” 唐 楊炯 《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 魯 伯禽 始得征伐, 周穆王 遂行天讨。”《封神演義》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弔民伐罪之師,正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 清 陳夢雷 《題甯海将軍白沙受降圖》詩:“天讨原無敵,王師自有真。”
“天讨”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天讨”指上天的懲治,源自《尚書·臯陶谟》中“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的記載。古代認為天象或自然規律與人類行為相關,惡行會招緻天降懲罰,如《後漢書》中“遞行天讨”即指代順應天意的征伐行動。
部分文獻(如)提到“天讨”可指自然災害,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引申或文學化表達。主流解釋仍以《尚書》及史書注解為準。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或語義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天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上天為衆生讨還其應有的正義與公道。
《天讨》的部首是“⻖(阝)”和“⼈”,共計7畫。
《天讨》一詞是由現代人創造,目前并未有相關的古籍和古代文獻證明其來源。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天討」。
由于《天讨》是一個現代創造的詞語,因此在古代并不存在該詞的寫法。
1. 那個壞人終于得到了天讨,遭受了應有的懲罰。
2. 蒼天會為正義而遣出天讨之力。
1. 天道:指上天的法則和規定。
2. 讨伐:指為了懲罰或打擊罪惡而進行軍事行動或行動。
1. 天罰:指天神對犯下惡行的人進行懲罰。
2. 天義:指天地間的正義。
1. 地府:指冥界或陰間的居住地。
2. 人間:指凡人世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