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忝冒的意思、忝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忝冒的解釋

猶言濫竽充數。 唐 白居易 《初授拾遺獻書》:“但言忝冒,未吐衷誠。” 宋 範仲淹 《讓樞密直學士右谏議大夫表》:“而其下将佐,覩臣忝冒,必思僥倖,豈復有實效之心。”《續資治通鑒·宋太宗至道三年》:“ 蒙正 雖登顯位,然其風望不為忝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忝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自謙語境,表達對自身能力或地位的謙遜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忝冒”意為濫竽充數或不稱職地占據某個職位,帶有明顯的自謙色彩。通常用于表示自己雖居其位但能力不足,或因僥幸獲得地位而感到慚愧。

二、詞素分解

三、文獻用例

  1. 唐代白居易《初授拾遺獻書》:“但言忝冒,未吐衷誠。”——表達擔任官職後的自謙。
  2. 宋代範仲淹《讓樞密直學士右谏議大夫表》:“而其下将佐,覩臣忝冒,必思僥倖。”——以“忝冒”自述不配高位,警示他人勿效仿。
  3. 《續資治通鑒·宋太宗至道三年》評價呂蒙正:“雖登顯位,然其風望不為忝冒。”——肯定其雖居高位卻未濫竽充數。

四、使用場景

古代官員上書或文人自述時,常用此詞表示對職位、榮譽的謙遜态度,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查閱《白居易集》《範文正公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忝冒》的意思

《忝冒》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以自己的名譽和身份來獲取利益而顯得輕慢或不值得。

部首和筆畫

《忝冒》的部首是心字旁,總共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

《忝冒》的源自《史記·平溪侯主父列傳》:“故其言忝冒以得利也。”該詞語起初用于描述主父列這個人,後來逐漸泛指這種行為。

繁體

《忝冒》的繁體字是「忝冒」。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忝冒」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情況下仍然由心字旁和其他字形構成。

例句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的感受,忝冒了自己的身份。

2. 那個人以騙取他人的信任為代價,忝冒了自己的名譽。

組詞

一些與《忝冒》相關的詞彙有:

1. 忝視:指輕視、看不起。

2. 忌妒:指由于别人的成功或優點而心生嫉妒。

3. 虛僞:指表面上僞裝的不真實或不真誠。

近義詞

與《忝冒》意思相似的詞語有:

1. 狂妄:指傲慢自大,過于自信。

2. 不恭:指不尊敬、不敬重。

3. 傲慢:指态度高傲,看不起他人。

反義詞

與《忝冒》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尊敬:指對他人或自己以及其身份和地位表示尊重。

2. 謙虛:指謙遜、虛心,不炫耀自己的能力或成就。

3. 敬重:指對他人或自己所重視的人或事物表示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