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怡悅情性,消愁解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語 王右軍 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别,輒作數日惡。’ 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别》詞:“富貴何時休問,離别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關河凍,雨雪頻。不知何處醉斜曛,陶寫見天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先生出了題目,要作八股,侄兒先就頭大了;偶然學着對個策,做篇論,那還覺得活潑些;或者做個詞章,也可以陶寫自己的性情。”
“陶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通過某種方式陶冶性情、排解煩悶,具體解釋如下: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世說新語》《晉書》等原著,或查閱漢典等專業辭書。
《陶寫》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陶 (táo) 和寫 (xiě)。
“陶”字的部首是“阝”(阜),表示“防守”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6。
“寫”字的部首是“曰”,表示“說話”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5。
《陶寫》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陶”字代表着古代一種用于制作陶器的材料,也指代制作陶器的工藝。而“寫”字則代表着記錄、記載的意思。因此,“陶寫”一詞原指用陶器刻寫文字的方法和技藝。
《陶寫》的繁體字為「陶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詞語“陶寫”的組成部分字形稍有不同。其中,“陶”字在古漢字中為「彡丣」,而“寫”字為「書」。
1. 他精通陶寫技藝,能夠将美好的想法刻畫到陶器上。
2. 這位陶藝家将文字與陶器完美結合,創造了獨特的陶寫藝術。
1. 陶瓷:指用陶土和瓷土經過燒制而成的器物。
2. 陶器:以陶土為主要原料制作的器物。
3. 書寫:指用文字記錄或表達某種信息。
陶瓷、陶器
紙寫、書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