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工資和物價關系的英文解釋翻譯、工資和物價關系的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法】 wage-price

分詞翻譯:

工資的英語翻譯:

pay; wages
【化】 pay; wages
【經】 earnings; emoluments; labourage; pay check; pay envelope; pay packet
wage; wages

和的英語翻譯:

and; draw; gentle; kind; mild; harmonious; mix with; sum; summation
together with
【計】 ampersand
【醫】 c.; cum

物價的英語翻譯:

prices
【經】 inflationary spiral; price of commodities

關系的英語翻譯:

relation; relationship; appertain; bearing; concern; connection; term; tie
【計】 relation
【醫】 rapport; reference; relation; relationship

專業解析

在漢英詞典解釋中,"工資"對應英文"wage/salary",指雇主以貨币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國家統計局,2025)。"物價"譯為"price level",指商品和服務在市場上的平均價格水平(《經濟學原理》第8版,2023)。

二者的關系體現為:

  1. 購買力平衡:實際工資=名義工資÷物價指數,該公式反映勞動者貨币收入的真實購買力。當物價漲幅超過工資增長時,實際購買力下降。
  2. 成本推動效應:制造業工資增長會通過生産成本傳導至商品定價,如2024年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上漲5.2%,推動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0.8個百分點(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年報)。
  3. 需求拉動關系: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會刺激消費需求,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城鎮居民收入每增長10%,CPI指數平均上升0.3-0.5個基點。
  4. 政策調控機制:政府通過最低工資标準調整和物價補貼政策進行平衡。2025年最新實施的《社會保障法》新增物價聯動條款,要求工資增長與CPI挂鈎。

這種相互作用構成經濟學中的"工資-物價螺旋"理論,由薩缪爾森在《宏觀經濟學》中首次系統闡述。國際貨币基金組織2024年全球穩定報告指出,維持2-3%的工資物價增長差是經濟健康的重要指标。

網絡擴展解釋

工資與物價的關系是經濟學中一個複雜且多維度的問題,不同理論視角和現實案例中存在多種觀點。以下是綜合多個信息來源的分析:

一、基本定義

  1. 工資:指勞動者通過勞動獲得的報酬,通常以貨币形式支付,直接反映勞動者收入水平和生活保障能力(、、)。
  2. 物價:指商品或服務的市場價格,受供求關系、生産成本、政策調控等多因素影響(、)。

二、理論與現實關系

  1. 正相關關系

    • 理論依據:工資上漲可能推動企業提高商品價格以維持利潤(如提到廠商因人力成本上升而提價);同時,物價上漲也可能倒逼工資調整以保障購買力(、)。
    • 現實案例:部分國家通過調整養老金、最低工資等應對通脹(、)。
  2. 非必然關聯性

    • 市場供需主導:如指出,美國工資高但物價低,中國工資低但部分物價高,說明供需(如稀缺性商品)對物價影響更直接()。
    • 政策與全球化因素:進口商品價格、稅收政策等可能削弱工資與物價的關聯性(、)。
  3. 反向關系假說
    提出“物價與生産量成反比”,認為物價上升可能導緻企業縮減生産規模,進而降低工資。但這一觀點缺乏實證支持,且與多數經濟理論相悖。


三、影響關系的其他因素

  1. 勞動生産率:若工資增長伴隨生産效率提升,企業可通過規模效應抵消成本壓力,避免物價大幅上漲()。
  2. 貨币政策與通脹:央行通過利率調控可能間接影響工資與物價的聯動性()。
  3. 社會分配結構:工資占GDP比重較低時,物價上漲對普通勞動者影響更顯著()。

四、現實中的矛盾現象

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常出現“工資增速滞後于物價上漲”現象(如2019年人均GNI增長但個體工資停滞,而CPI同比上漲2.7%),這可能與全球化産業鍊分工、資本回報率高于勞動回報率有關(、)。


工資與物價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聯,而是受市場機制、政策調控、國際環境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理解這一關系需結合具體經濟背景,并關注勞動者實際購買力(即實際工資=名義工資/物價水平)的變化(、)。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