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tar; credence
confess; feed; for; lay offerings; offerings; own up; supply
desk; table
【醫】 table
供桌(altar table)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中用于陳設祭祀物品的專用家具,其核心功能在于承載供奉神佛、祖先牌位及祭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該詞條對應英文翻譯為"altar table"或"sacrificial table",特指宗教場所或家庭祭祀空間中的禮儀性家具。
從形制特征分析,供桌通常呈現長方形結構,高度介于80-120厘米之間,桌面縱深較普通桌案更深,以便容納香爐、燭台、供品三牲及時令鮮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黃花梨供桌實物顯示,其典型制式包含束腰、牙闆、三彎腿等傳統榫卯結構特征,表面多雕刻祥雲紋、蓮花紋等宗教意象裝飾。
在宗教人類學視域下,供桌作為祭祀儀軌的物質載體,具有三重文化象征:空間神聖化的界标(spatial demarcation)、人神溝通的媒介(communicative medium)、倫理秩序的具象表達(ethical representation)。劍橋大學中國宗教研究中心指出,這種家具在儒釋道三教儀禮中均占據核心地位,其使用規範詳見《禮記·祭統》中"陳其犧牲,備其鼎俎"的記載。
當代語境中,供桌的形态發生適應性演變。台灣省文化資産局記錄顯示,現代簡化版供桌常見高度調整為75厘米,材質擴展至大理石、不鏽鋼等現代材料,但核心的祭祀功能仍得以保留。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品目錄顯示,清代廣作酸枝供桌的紋飾體系融合了西洋卷草紋與傳統八寶紋,印證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曆史軌迹。
供桌是祭祀活動中用于擺放供品、祭器的專用家具,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供桌指廳堂中陳設供品的長方形桌子,通常置于天然幾前,高度與方桌相近。祭祀時用于擺放香爐、蠟竿及供果等物品,是傳統宗教儀式和家庭祭祖的重要器具。
在成語中,“供桌”可比喻被他人牽制、無法自主的狀态,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主要見于特定語境。
現代家庭多将供桌置于客廳,需注意避開通道、保持環境整潔,并避免與電視等電器相鄰,以維持莊重氛圍。
如需進一步了解供桌的形制演變或祭祀禮儀,可參考漢典、古典家具研究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