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ll on the spot with no other admittance
"格殺勿論"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法律的成語,具有強烈的曆史和法律色彩。其核心含義是指在特定情形下(如拒捕、反抗等),執行者有權當場擊殺目标而不需承擔法律責任或接受後續審判。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Kill without trial" 或 "Execute without legal consequence".
權威漢英詞典的翻譯精準體現其法律内涵:
《漢英大詞典》(第3版):
格殺勿論
v. kill with impunity; execute summarily
e.g. 對反抗者格殺勿論。
—— Execute summarily those who resist.
(來源:吳光華《漢英大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
格殺勿論
v. kill on the spot with impunity
注:強調"當場擊殺"與"免責"的雙重含義。
(來源:惠宇《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該詞最早見于中國古代律法,如《唐律疏議》規定對拒捕盜賊可"格殺勿論"。其本質是賦予執法者(如官兵、捕快)在緊急情況下的特殊處置權,旨在維護統治秩序。
英文語境對應概念:
"Summary execution"(即決處決)或 "Licence to kill"(特許擊殺權),常見于戰時法令或戒嚴狀态。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
例:清廷下令對起義者格殺勿論。
—— The Qing court ordered summary execution of the rebels.
例:任何政府無權對平民格殺勿論。
—— No government has the right to execute civilians summarily.
因該詞涉及暴力與法外處決,英文翻譯需避免美化或中性化表達。Kill on sight(見即殺)雖貼近字面,但過于口語化,缺乏法律嚴肅性;Shoot to kill(射殺)則窄化了執行方式。Execute summarily 或Kill with impunity 最能準确傳達其法律特權屬性。
—— 收錄"格殺勿論"詞條及曆史書證。
—— 定義:"指把行兇、拒捕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不以殺人論罪。"
—— 原文:"諸夜無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時殺者,勿論。"(類似法理基礎)
“格殺勿論”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法律或曆史語境中,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總結來看,“格殺勿論”反映了古代法律對暴力犯罪的嚴苛态度,現代則更多作為曆史或文學用語。如需更完整的來源信息,可參考《後漢書》、林則徐奏折原文或司法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