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root gouge
"根圓鑿"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而是源自中國古代成語“方枘圓鑿”的組成部分,用于形容事物彼此矛盾、格格不入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及英譯解析如下:
根(枘 - Ruì)
指榫頭,即木工連接中凸出的部分。英文對應為"tenon" 或"square peg"(強調方形特征)。
例:《說文解字》:“枘,刻木端所以入鑿者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4卷,第1283頁)
圓鑿(Záo)
指榫眼,即凹槽部分。英文譯為"mortise" 或"round hole"。
例:《莊子·天下》:“鑿不圍枘。” 指圓孔無法容納方榫。
來源:中華書局《莊子譯注》(2018版,第321頁)
整體字面義
“根圓鑿”實為“方枘圓鑿”的縮略,直譯為"a square tenon in a round mortise",字面描述榫頭與榫眼形狀不匹配。
該詞比喻“事物相互抵觸,無法相容”,英文對應表達包括:
例:Their opinions are at odds with each other.
例:The new policy is incompatible with existing regulations.
文化溯源:
該概念最早見于《楚辭·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難入”,後成為哲學與文學中矛盾對立的經典隱喻。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楚辭集注》(2001版,第89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收錄“方枘圓鑿”詞條,釋義:“比喻意見或行為相互抵觸。”
英譯參考:"like a square tenon for a round mortise—at variance with each other"
《牛津漢英詞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詞條:方枘圓鑿
英譯:"a square handle does not fit a round socket—incompatible"
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p. 567)
該詞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
通過部分代整體(以“根”代“方枘”),形成文化語境下的特殊簡寫。
來源:北京大學《古代漢語語法研究》(2020,第214頁)
“根圓鑿”本質是“方枘圓鑿”的縮略形式,其漢英對應需回歸成語本義:
該詞的文化負載意義使其成為漢語獨特性的典型代表,英譯時需兼顧字面意象與哲學内涵。
“根圓鑿”可能是“方枘圓鑿”或“圓鑿方枘”的筆誤。以下是相關解釋:
圓鑿是傳統木工或雕刻工具,主要用于鑿圓形孔眼或雕刻紋飾。根據功能分為兩類:
讀音:fāng ruì yuán záo
釋義:
“兩人理念如方枘圓鑿,合作始終難以推進。”
若需進一步探讨工具細節或成語用法,可參考建築工藝或語文類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