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根本性不平衡英文解釋翻譯、根本性不平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fundamental distequilibrium

分詞翻譯:

根的英語翻譯:

base; cause; foot; origin; radix; root; source
【化】 radical
【醫】 rad.; radical; radices; radix; rhizo-; root

本的英語翻譯:

the root of a plant; this
【機】 aetioporphyrin

不平衡的英語翻譯:

【醫】 imbalance; imbalantia; unbalance
【經】 disequilibrium

專業解析

在國際經濟學與國際貨币體系研究中,“根本性不平衡”(Fundamental Disequilibrium)是一個核心概念,指一國國際收支長期、持續且無法通過常規政策調整恢複平衡的狀态。該術語最早出現于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定》第4條款,特指成員國在固定彙率制下面臨的深層經濟結構矛盾。

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官方定義,根本性不平衡需同時滿足三個特征:

  1. 長期性:持續超過一個經濟周期(通常5-7年)
  2. 結構性:根源在于生産要素配置、産業競争力等深層問題
  3. 不可逆性:無法通過彙率微調或短期貨币政策修正

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因長期經常賬戶赤字與外資依賴度過高,被IMF認定為存在根本性不平衡,最終被迫放棄固定彙率制。世界銀行2019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此類失衡往往伴隨儲蓄-投資缺口擴大、技術創新滞後等供給側問題。

當前學術界主要采用Williamson(1985)提出的“基本均衡彙率理論”(FEER)進行診斷,通過計算中期内實現内外均衡的實際彙率水平,判斷是否存在根本性失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年鑒》2023版強調,識别此類失衡需綜合考察貿易條件、資本流動可持續性、債務杠杆率等多維度指标。

網絡擴展解釋

根本性不平衡(Fundamental Disequilibrium)是國際金融領域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描述一國國際收支長期且嚴重的失衡狀态,需通過彙率調整等結構性措施來糾正。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起源

根本性不平衡最早源于二戰後的國際貨币體系設計,尤其是1943年英美關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草案讨論。美國在草案中明确提出,彙率的調整應僅在“必須糾正根本性失衡時”進行。這一概念最終被納入《國際貨币基金協定》,成為允許成員國調整彙率的核心條件。

2.核心含義

3.未明确定義的争議

盡管該術語被廣泛使用,但國際協定中從未給出明确定義。1945年國際清算銀行提出一種實踐檢驗标準:若失衡無法通過除彙率調整外的其他手段解決,則視為“根本性”。

4.實際應用中的判斷

各國及國際組織在評估時通常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根本性不平衡反映了國際經濟體系對結構性失衡的應對機制,其核心在于平衡彙率穩定與政策靈活性。盡管缺乏精确定義,但這一概念至今仍在國際貨币合作中具有參考價值。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MBA智庫)及(漫遊貓)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