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者英文解釋翻譯、告密者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tattletale; weasel
【法】 approver; common informer; delator; informer; split; taleteller
third ear; whistle-blower
相關詞條:
1.rat 2.informer 3.betrayer 4.whisperer 5.whistleblower 6.beefer
例句:
- 告密者檢舉他人的人;告密的人
One who informs against others; an informer.
- 告密者說了她很多壞話。
The informer has done dirt to her.
- 土匪頭目決定把告密者開車帶走殺掉。
The gang leader decided that the informer must be taken for a ride.
- 警察急忙趕到告密者提供的地址處,隻獲悉他們要捉的人一小時不到前已逃走了。
Police hurried to the address supplied by their informant, only to learn that their bird had flown less than an hour before.
分詞翻譯:
告的英語翻譯:
accuse; ask for; inform; notify; tell
密的英語翻譯:
close; dense; intimate; meticulous; secret; thick
者的英語翻譯:
person; this
專業解析
告密者(gào mì zhě),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英文單詞"informer" 或"informant"。其核心含義指秘密地向有權機關(如警方、政府、上級等)提供他人信息(常涉及過錯、罪行或秘密)的人。該行為本身稱為“告密”。
詳細釋義與權威解釋
-
基本定義與行為特征:
- 行為本質: 指暗中、非公開地傳遞信息。告密者通常采取隱蔽方式,避免被信息所指對象知曉其身份。
- 信息内容: 所告發的信息通常涉及他人被視作違規、違法、不道德或需要被權威機構知曉的秘密行為或情況。
- 接收方: 信息接收方通常是擁有某種權力或管理職責的機構或個人,如執法部門、雇主、監管機構等。
- 動機多樣: 告密者的動機可能包括報複、恐懼、利益交換(如懸賞)、維護規則或公共利益、個人道德感等。
-
權威詞典釋義(來源參考):
-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将 "informer" 定義為 "a person who gives information to the police or other authority"(向警方或其他權威機構提供信息的人)。
- 《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定義 "informant" 為 "someone who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someone to the police or to someone in authority"(向警方或權威人士提供他人信息的人)。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對“告密”的解釋為:“向有關部門告發旁人的私下言論或活動(多含貶義)。” 相應地,“告密者”即進行此行為的人。
-
法律與社會語境中的含義:
- 在法律領域,特别是刑事司法中,“告密者”或“線人”(informant)常指與執法部門合作,提供犯罪線索或情報的人。其身份通常受到保護。
- 在社會語境中,“告密者”常帶有負面色彩(貶義),指背叛信任、為私利或壓力而出賣他人的人,尤其在非正義制度下或涉及私人領域時。但在涉及公共利益或嚴重犯罪時,也可能被視為維護正義的舉動(此時更接近“舉報者”whistleblower,但兩者動機和語境有差異)。
- 中國《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中,有關于“舉報”、“控告”、“報案”的規定,雖未直接使用“告密者”一詞,但實踐中提供線索的人(有時匿名)扮演了類似角色。其行為受到法律保護,誣告則需承擔法律責任。
關鍵點總結
- 核心動作: 秘密提供信息。
- 信息性質: 常涉及他人過錯、秘密或需權威關注的情況。
- 接收方: 擁有權力的機構或個人。
- 英文對應詞: Informer, Informant。
- 情感色彩: 通常含貶義(背叛信任),但在特定法律或公益語境下可能中性或偏正面。
- 法律關聯: 與“舉報”、“線人”等概念相關,受法律規範和保護(反制誣告)。
網絡擴展解釋
“告密者”指通過向權威機構或相關方揭露他人秘密行為或信息的人,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不同維度的解釋:
1.社會文化中的定義
- 核心含義:指主動舉報他人秘密活動(如違法行為、不當言論等)的人,可能出于維護規則、個人利益或其他動機。
- 象征意義:在部分語境中,告密者被視為揭露腐敗或維護正義的象征,如用“紅色口哨”形象化表達。
2.曆史與影視作品中的表現
- 武周時期:武則天為鞏固統治設立“銅匦”制度,鼓勵民衆舉報官員違法行為,告密者可直接向皇帝進言,舉報屬實則受賞。
- 影視作品:1935年美國電影《告密者》中,主角因背叛革命黨人成為告密者,最終在道德掙紮中死亡,體現複雜的人性沖突。
3.特定領域中的引申義
- 說唱文化:指向媒體或警方舉報說唱歌手涉及暴力、毒品等内容的人,可能導緻作品下架或演出受限。
- 遊戲設定:在遊戲《這是警察》中,告密者用于揭示角色政治立場,幫助玩家避免因立場沖突引發負面後果。
4.語言與翻譯
- 英文對應詞包括 snitch、informant 等,常用于口語或非正式場合,帶有一定貶義。
“告密者”一詞具有多面性:在曆史和法律層面可能涉及制度設計,在文藝作品中常探讨道德困境,而在亞文化或特定場景(如遊戲)中則被賦予功能性定義。其評價亦因動機和結果而異,可能被視為“正義使者”或“背叛者”。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