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ganon; organum
gear; goods; implement; instrument; means; tackle; tool
【計】 utility
【經】 facility; implement; means; tool
determine; discuss; in terms of; ism; statement; talk about; theory; view
工具論(Organon)是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Aristotle)所著邏輯學著作的總稱,在漢語語境中直譯為“工具”,因其核心思想強調邏輯是獲取知識的“工具”而得名。從漢英詞典角度可作如下解釋:
工具論指亞裡士多德建立的邏輯學體系,包含《範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辯謬篇》六部著作。其核心是将邏輯視為科學研究和辯證推理的“工具”(希臘語:ὄργανον / organon),而非獨立學科。漢語中“工具”一詞精準對應了亞裡士多德對邏輯功能的定位——為哲學、科學論證提供方法論基礎。
來源:亞裡士多德《工具論》(商務印書館中譯本導論部分)。
英語術語Organon 源自希臘語ὄργανον(organon),原意為“工具、器械”。在哲學語境中特指“系統性的邏輯工具”,後成為亞裡士多德邏輯學專稱。該詞在16世紀拉丁語譯本中固定為《Organon》,并沿用至英文哲學文獻。現代英語詞典(如《牛津哲學辭典》)将其定義為:
"Aristotle's logical works, collectively so called because logic was regarded as an instrument of science."
來源:The Oxford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提出三段論(Syllogism)等推理規則,構建了形式邏輯的基礎框架,為科學實證提供嚴謹的論證工具。
來源: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Aristotle's Logic"
《範疇篇》确立實體、性質、關系等十大範疇,成為西方哲學本體論和語言分析的基石。
來源:Aristotle, Categor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其演繹推理理論直接影響中世紀經院哲學及現代符號邏輯的發展,被羅素譽為“兩千年邏輯史的起點”。
來源:Bertrand Russell,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Simon & Schuster).
關于“工具論”的詳細解釋,結合不同領域可劃分為以下三個核心維度:
工具論認為工具是人類意志的延伸與物質化。根據知網定義,工具具有雙重本質特征:
在科學哲學中,工具論屬于科學反實在論流派,主張:
亞裡士多德《工具論》構建了形式邏輯基礎:
工具論在不同領域存在争議。例如在實用主義視角下,它強調實用性但可能忽視事物内在價值;在經濟學中,則關注生産工具與效率的關系。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術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