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desulfuration by dry process
【化】 dry method; dry way
【化】 desulfidation; desulfuration; desulfurization; sulfur removal
【醫】 desthio-; desulfuration
幹法脫硫(Dry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簡稱Dry FGD)是一種控制工業煙氣中硫氧化物(SOₓ)排放的關鍵技術,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固态吸附劑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SO₂)發生氣固兩相反應,最終生成穩定的硫酸鹽化合物。該技術廣泛應用于燃煤電廠、鋼鐵冶煉和化工生産等領域,是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技術定義與原理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技術标準》(生态環境部,2023),幹法脫硫以鈣基吸附劑(如氧化鈣CaO或氫氧化鈣Ca(OH)₂)為核心反應物,在幹燥狀态下通過以下主要反應實現脫硫目标:
$$
text{SO}_2 + text{CaO} + frac{1}{2}text{O}_2 → text{CaSO}_4
$$
此工藝無需噴水或濕式反應塔,最終産物為可回收利用的幹态硫酸鈣。
工藝流程特征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清潔空氣技術指南》指出,典型幹法脫硫系統包含三階段:
該技術系統簡單,能耗較濕法降低約35%,且無廢水排放。
技術優勢與發展
據《環境工程學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24)對比研究,幹法脫硫在以下場景更具適用性:
近年來,納米級吸附劑改性技術和流化床反應器的創新,使脫硫效率從傳統85%提升至95%以上。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實驗數據顯示,新型鈣基吸附劑的硫容達到2.8g SO₂/100g吸附劑,較傳統材料提升40%。
幹法脫硫是一種通過固體吸附劑或催化劑去除煙氣中硫化物的技術,主要應用于工業廢氣處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幹法脫硫以粉狀或粒狀吸收劑(如氧化鈣、活性炭、氧化鐵)為核心,通過物理吸附或化學反應脫除含硫氣體(如SO₂、H₂S)。其核心反應包括:
典型流程包括:
優點 | 缺點 |
---|---|
工藝簡單,無污水/酸處理 | 脫硫效率較低(一般60-80%) |
能耗低,淨化後煙氣溫度高,無“白煙” | 設備龐大,投資及運行成本高 |
適用于小氣量、高精度需求場景 | 需定期更換吸附劑,維護頻繁 |
與濕法脫硫相比,幹法無需液體吸收劑,避免了廢水處理問題,但脫硫精度更高(可将硫化物脫至0.1 ppm以下),更適合低硫氣體處理。而濕法適用于高硫工況,但設備複雜且需處理廢液。
提示:如需具體工藝參數或案例,可進一步查看、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