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星(Fúxīng)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幸福、吉祥與好運的重要神祇,在漢英詞典中通常譯為"Lucky Star" 或"God of Fortune"。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層面:
字源解析
“福”指幸福、福氣,“星”代表天體神靈。組合後喻指帶來福運的天界神祇,常與祿星、壽星并稱“福祿壽三星”,象征人生三大福祉。
來源:《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道教協會編)
神格定位
福星源于古代星辰崇拜,後道教将其人格化為賜福天官(一說為唐代清官陽城),執掌人間福運分配,形象多為手持如意或童子的官員裝扮。
來源:《中國民間信仰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漢語釋義 | 主流英譯 | 文化内涵延伸 |
---|---|---|
主宰福運的神靈 | God of Fortune/Blessing | 強調“賜福者”的神性職能 |
比喻帶來好運的人或事物 | Lucky Star/Talisman | 世俗化引申(如稱助人為“福星”) |
幸福吉祥的象征 | Symbol of Prosperity | 常見于節慶裝飾與吉祥圖案 |
翻譯差異說明:
“Lucky Star”側重運氣屬性(如:You’re my lucky star),而“God of Fortune”更貼近宗教文化本體,需依語境選擇。
節慶儀式
農曆新年有“迎福星”習俗,民間剪紙、年畫常以福星主題表達祈福(例:天津楊柳青年畫《福星送瑞》)。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傳統美術類目
文學典故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福星“賜福緻祥,消災解厄”,明代後成為戲曲小說常見題材(如《三星賀壽》)。
來源:《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著)
《牛津漢英詞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福星 (Fúxīng): noun.a deity bringing good fortune; (figuratively)a person or thing that brings good luck.”
此定義獲語言學界廣泛采用,印證其雙重語義(神性本體+比喻義)的普適性。
關于“福星”的含義及文化内涵,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總結如下:
福星是中國民間信仰中象征幸福與吉祥的神靈,也泛指能帶來好運或希望的人或事物。其形象常與“祿星”“壽星”并列,合稱“福祿壽三星”,代表人們對幸福、財富、健康的核心追求。
星辰崇拜起源
文化融合
宋代起,福星與祿、壽組合出現,明清時期形成穩定的“福祿壽”三星體系,常見于年畫、雕塑等民俗藝術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福星與其他吉祥符號的關系,和中的民俗藝術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