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obligation assumed
bear; burden; onus; responsibility; shoulder; tote
【經】 load; tax
devoir; duty; incumbency; mortgage; obligation; onus; volunteer
【經】 engagements; liability; obligation
在漢英法律術語體系中,"負擔的義務"通常對應"burden of obligation"或"imposed duty",指法律主體基于法律規定、合同約定或道德準則必須履行的責任。該概念具有三層核心内涵:
法定強制性
根據《元照英美法詞典》定義,義務的負擔(imposition of obligation)特指"法律強制要求當事人為或不為特定行為的狀态",如《民法典》第509條規定的合同履行義務。美國法律學會《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344條将之細化為"允諾義務(promissory obligation)與結果義務(obligation of result)"雙重結構。
權利義務對等性
牛津法律詞典強調"義務的負擔必然對應權利的享有"(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例如房屋出租人收取租金的權利與承租人支付租金的義務構成對價關系,這種雙向性特征在英美法系的consideration理論中尤為突出。
履行标準分層
根據Cornell Law School法律信息庫分類,義務負擔存在嚴格責任(strict liability)與過錯責任(fault-based liability)的區分。前者如産品責任中生産商的無過錯賠償義務,後者如侵權法中的合理注意義務。
“負擔的義務”是一個複合概念,通常指個人或組織必須承擔的責任或任務,具有法律、道德或社會約束力。具體可以從以下角度理解:
法律層面 指法律規定的強制性責任,如納稅義務、贍養義務等。若不履行可能面臨法律制裁,例如《民法典》中明确規定了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
道德層面 基于社會倫理産生的非強制性責任,如幫助弱勢群體、誠實守信等。這類義務雖無法律約束,但違背時會受到社會輿論譴責。
契約層面 通過合同約定的特定責任,如勞動合同中的保密義務、租賃合同中的房屋維護義務等,具有民事法律效力。
社會角色層面 與個人身份相關的天然責任,如公民的環保義務、醫生的救死扶傷義務等,這類義務往往兼具法律和道德雙重屬性。
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在實際運用中需注意:某些義務可能隨時間/情境變化(如成年後贍養義務反轉),部分義務可通過法定程式解除(如破産清算後的債務免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