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ollateral issue
attach
【法】 obiter
【法】 contention; count; issue; mise
在漢英法律詞典中,“附帶争論點”對應的英文術語為“collateral issue”,指在訴訟或辯論中與主要争議點相關但并非核心焦點的次要問題。這類争論點通常涉及程式性事項、證據可信度或管轄權等外圍因素,例如法庭是否采納某項證據、證人資格是否合規等。
根據《元照英美法詞典》定義,該術語強調争議的“非直接關聯性”,即不直接影響案件最終裁決,但可能對審理過程産生階段性影響。例如在合同糾紛中,當事人對文件籤署日期的争議若不影響合同效力,則屬于附帶争論點。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Daubert v. 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 Inc.(1993)案件中曾明确,法官對專家證詞的審查屬于附帶争論點範疇,這類審查雖不涉及案件實質,但構成審判程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關于舉證時限的規定,實踐中也可能衍生出相關附帶争論點。
權威法律數據庫LexisNexis指出,處理附帶争論點需遵循“必要性原則”,即隻有當該問題确實影響程式正義時才需單獨審理。這種區分能有效提升司法效率,避免訴訟資源過度消耗在非核心問題上。
“附帶争論點”是一個組合詞,需拆解為“附帶”和“争論點”兩部分理解:
争論點
指争論的核心或焦點,即雙方觀點沖突的核心問題。根據,“争點”在《子夜》等文獻中被解釋為“争論的中心”,例如辯論中圍繞的核心分歧。
附帶
表示次要或附加的内容,即非主要矛盾,而是伴隨主要問題産生的額外争議點。例如在法律案件中,除了核心争議外,可能涉及證據合法性等“附帶争論點”。
綜合解釋:
“附帶争論點”指在主要争議之外,衍生出的次要或相關争議内容。這類問題通常不直接影響核心結論,但可能對整體讨論的全面性産生影響。例如學術論文中,除了核心論點,可能需回應某些邊緣性質疑,這些即屬于附帶争論點。
相關概念對比: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結合實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