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retention phrase
在漢英詞典編纂領域,"保留短語"指在翻譯過程中不進行字面轉換,而是直接保留源語言形态的固定表達,通常因其文化獨特性、不可譯性或約定俗成的使用慣例而存在。以下是具體解析:
文化專有性
當短語承載獨特的文化概念(如中文"江湖"、英文"catch-22")時,詞典會标注拼音或原文并輔以文化釋義,而非直譯。例如《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将"陰陽"譯為 yin yang 而非 sunshine shade,保留其哲學内涵。
不可譯性處理
部分習語因語法結構特殊(如法語 c'est la vie)或曆史典故(如英語 Pandora's box)無法直譯,需保留原形并加注解釋。參考《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對"八仙過海"的處理:标注 bāxiān guòhǎi 并解釋為"各顯神通"。
語義準确性保障
保留短語避免歧義,如英語 deja vu 直譯為"似曾相識"可能丢失心理學特定含義,故詞典優先保留原詞(參見《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第五版)。
跨文化溝通橋梁
通過保留原短語+文化注釋(如中文"關系"标注 guanxi 并注明"中國社會人際網絡"),幫助學習者理解語言背後的社會語境(參考《漢英綜合大辭典》)。
類型 | 中文示例 | 英文保留形式 | 詞典處理方式 |
---|---|---|---|
文化概念詞 | 風水 | feng shui | 音譯+解釋超自然力量體系 |
專有名詞 | 太極拳 | tai chi | 音譯+注明中國武術 |
外來語 | 咖啡(源自阿拉伯語) | coffee | 保留原拼寫+詞源标注 |
翻譯理論家Mona Baker指出,保留源語短語是解決"文化缺省"的核心策略,尤其在處理儀式性表達(如日語 bonsai)時不可或缺(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2018)。詞典學家Landau則強調,此類處理需配合使用說明(如斜體标注),避免讀者誤解為可分解的普通詞組(Dictionaries: The Art and Craft of Lexicography, 2001)。
“保留短語”這一表述在不同領域可能有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幾種常見解釋方向:
計算機編程/數據庫領域
通常指被系統預定義的不可隨意使用的固定詞組。例如在SQL中,“GROUP BY”“ORDER BY”等組合屬于保留短語,用戶不能将其作為表名、列名或變量名使用,否則會引發語法沖突。
法律或合同文本
可能指條款中具有特殊法律效力的固定表述。例如“最終解釋權歸XX所有”“不可抗力”等短語,因其法律含義明确,通常不允許隨意修改或删除。
自然語言處理(NLP)
在文本分析中,某些短語可能被标記為保留短語,用于特殊處理。例如“New York”作為一個整體需保留,避免被分詞工具拆分為“New”和“York”單獨處理。
日常語言中的固定搭配
如成語(“亡羊補牢”)、習語(“break a leg”)等,因其結構固定、含義特定,使用時需保留原詞序和用詞,不可隨意替換成分。
注意事項:若遇到具體場景(如代碼報錯、合同撰寫等),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保留短語”的具體定義。若您能提供更多背景信息,可進一步精準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