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水嶺(watershed)在漢英詞典中具有雙重釋義體系,既指向自然地理實體,又延伸為抽象概念節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該詞原指"分隔不同水系的山嶺或高地"(第396頁),在《牛津漢英詞典》中被譯為"a ridge of high land dividing two river systems"。
在地理學範疇,分水嶺特指流域間降水徑流的分界線,如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秦嶺山脈。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将其界定為"an area of land that drains all the streams and rainfall to a common outlet"(USGS Water Science School)。
作為隱喻概念,《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将其引申為"an event or period marking a turning point",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成為全球經濟的分水嶺事件"(第6版)。劍橋詞典網站收錄的學術用例顯示,該詞常被用于描述曆史轉折點,如"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press was a watershed in cultural transmission"。
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第三版網絡版)指出,分水嶺概念在生态學領域延伸出"分水嶺管理"理論,強調通過流域劃分實施系統性環境保護。該理論已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應用于跨境水資源管理項目。
分水嶺是一個多義詞彙,其解釋可分為地理學本義和引申比喻義兩個層面:
一、地理學定義 分水嶺指分隔相鄰流域的高地或山嶺,河水由此流向相反方向。其核心特征包括:
二、引申比喻義 分水嶺常被用來比喻事物發展中的關鍵轉折點或不同階段的明确分界。例如:
補充說明:在氣象、生态等領域,分水嶺還影響降水分布和生物栖息地。其英文對應詞為“watershed”或“divide”。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水嶺的地理測繪方法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地理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