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se; rouse
"奮起"在漢英詞典中具有多層語義内涵,主要體現為動詞與形容詞兩種詞性特征:
一、動詞屬性:表突發性積極行動 指受到外部刺激或内在驅動後突然振作,常與逆境抗争相關聯。例如:"民衆在戰火中奮起保衛家園"(People rose up resolutely to defend their homeland amidst the war flames)。該義項源自《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三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對"突然有力地興起"的闡釋。
二、形容詞屬性:表持續性進取狀态 描述持續保持的奮鬥姿态,常見于追趕落後或突破現狀的語境。如:"科研團隊呈現奮起直追的态勢"(The research team demonstrated a catch-up momentum)。此用法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九版(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8)中被标注為"energetic and progressive"的形容詞屬性。
三、文化附加義:蘊含集體意志 作為中華文化高頻詞,常與民族複興等宏大叙事結合,如"百年奮起征程"被譯為"centennial journey of collective awakening"。該文化語義延伸收錄于《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二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奮起”是一個動詞,表示在逆境或挑戰中鼓起勇氣、振作精神并采取行動。其核心含義包括以下方面:
字面意義
由“奮”(振作、奮發)和“起”(行動的開始)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振作起來行動”,常用于形容從低谷或困境中主動突破的狀态,例如:“他在失敗後奮起直追,最終取得了成功。”
引申含義
常見搭配
近義辨析
與“奮發”相比,“奮起”更強調從被動到主動的轉折;與“崛起”相比,它更側重内在動力的激發而非單純的結果。
總結來說,“奮起”是一個充滿力量感的詞彙,多用于激勵性語境,體現逆境中的主動性與抗争精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