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afeguard practice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保護性措施"(protective measures)指為預防損害、風險或不利影響而采取的主動幹預手段,具有法律、經濟和社會三個維度的實踐意義:
法律領域
根據《元照英美法詞典》的定義,該詞常對應"protective order"或"injunction",指司法機關為防止證據滅失或人身傷害頒發的臨時禁令。例如在知識産權糾紛中,法院可先行裁定停止侵權行為。
經濟貿易
世界貿易組織(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将保護性措施界定為成員方為保障人類健康、動植物生命采取的臨時性貿易限制手段,包括提高關稅、實施配額等。典型應用如歐盟對華光伏産品反傾銷稅(Case No. AD575)。
社會公共政策
中國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第四章明确,保護性措施包含隔離治療、交通管制等分級響應機制,其合法性基礎來自《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九條。2020年COVID-19疫情期間實施的方艙醫院建設即為典型實例。
“保護性措施”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應用場景進行解釋。以下是主要分類及定義:
心理與環境保護
指醫護人員通過語言、行為、環境營造等方式,維護患者身心健康并輔助治療。例如:對危重患者隱瞞病情以減輕心理壓力,或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
保護性隔離(反向隔離)
針對免疫力低下或易感人群(如嚴重燒傷、白血病患者),采取單間隔離、嚴格消毒等措施,防止外界病原體感染。
指國家為應對進口激增對本國産業的沖擊,采取的臨時限制措施,如提高關稅或設置進口配額。此類措施需符合WTO規則,旨在為國内産業調整争取時間。
通過技術手段保護數據和系統安全,包括:
國際協議或條款中提及的預防性措施,例如在特定條款中納入保護性條款以應對潛在風險(注:此解釋基于低權威性資料,需結合具體法律文本确認)。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不同領域的定義,若需了解某一場景的詳細措施或案例,可進一步說明具體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