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的英文解釋翻譯、薄暮的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vesperal; vespertine
相關詞條:
1.vesper
分詞翻譯:
薄的英語翻譯:
flimsy; slight; tenuity; thin
【醫】 lepto-; tenuity; thinness
暮的英語翻譯:
dusk; evening; late
專業解析
薄暮,漢語詞彙,指臨近傍晚的時分,太陽剛落山或即将落山,天色昏暗但尚未完全變黑的時候。該詞帶有一定的文學色彩,常用于描繪景色或烘托氛圍。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其含義與英譯:
-
核心釋義與英譯:
- 時間點: 指日落前後,天色由亮轉暗的短暫過渡時期。英文最貼切的對應詞是dusk, 特指日落後光線迅速消失的那段時間。
- 狀态描述: 形容天色昏暗、朦胧的狀态。也可譯為twilight, 但 twilight 含義更廣,既可指黃昏(日落後的薄暮),也可指黎明(日出前的曙光)。在強調“昏暗不明”的狀态時,gloaming (尤用于詩歌) 也是一個選項。
- 文學意境: 常帶有蒼茫、朦胧、靜谧或略帶感傷的詩意。翻譯時需結合上下文,dusk 或 twilight 都能傳達這種意境。
-
詳細解釋與語境:
- 時間特性: “薄”意為“迫近、臨近”,“暮”指“傍晚”。因此“薄暮”強調的就是緊挨着傍晚(日落時分)的那個特定時刻,比籠統的“傍晚”更精确,指天色開始明顯變暗但尚未全黑之際。
- 視覺特征: 此時光線微弱,景物輪廓模糊,天空常呈現灰藍、深藍或帶有餘晖的色彩。
- 情感與象征: 在文學作品中,“薄暮”常被用來渲染甯靜、憂郁、神秘、離别或時光流逝的氛圍。例如:“薄暮時分,遊子思歸。” (At dusk, the wanderer longs for home.)
-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薄暮:傍晚:~時分。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 《牛津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牛津大學出版社: dusk: /dʌsk/ noun [U] the time of day when the light has almost gone, but it is not yet dark. 薄暮,黃昏,傍晚。 twilight: /ˈtwaɪlaɪt/ noun [U] 1. the faint light or the period of time at the end of the day after the sun has gone down. 暮色;黃昏,傍晚。來源: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漢英大詞典》(第3版)上海譯文出版社: 薄暮 bómù [名] dusk; twilight; nightfall: ~時分 at dusk; at twilight. 來源:吳光華主編。
-
文學例證參考:
- 魯迅《藥》: “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隻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着。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裡,便彌滿了青白的光。(此處雖非直接寫薄暮,但描繪了黎明前的昏暗,與薄暮的昏暗感相通)。” 來源:魯迅小說集。
- 杜甫《春望》: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中雖未明寫薄暮,但其沉郁意境常與黃昏、薄暮的蕭瑟感相關聯)。” 來源:《杜工部集》。
“薄暮”精确指代日落後天色将暗未暗的短暫時刻,核心英譯為dusk, 在描述狀态和意境時也可用twilight 或gloaming。其文學意象豐富,常帶有朦胧、靜谧或感傷的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薄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
基本含義
指傍晚時分,即太陽即将落山、天色漸暗的時刻。拼音為bó mù(注意“薄”不讀作“báo”)。
-
引申意義
比喻人生暮年或事物的衰敗階段,如《楚辭·天問》中的“薄暮雷電,歸何憂?”即通過自然景象暗喻人生境遇。
-
文學引用
唐代杜甫在《薄暮》一詩中寫道:“寒花隱亂草,宿鳥擇深枝”,以薄暮景象寄托對故國的哀思與人生感慨。
-
使用場景
可用于描述時間(如“薄暮時分”),或比喻性表達(如“王朝的薄暮”)。
-
常見搭配
- 自然描寫:薄暮冥冥(範仲淹《嶽陽樓記》)
- 情感隱喻:鬓發白成絲(杜甫詩)
該詞兼具自然意象與哲學意蘊,既指具體黃昏時刻,也承載着對時間流逝、生命周期的思考。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