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福雷耳氏交叉英文解釋翻譯、福雷耳氏交叉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orel's decussation

分詞翻譯:

福的英語翻譯:

blessing; good fortune

雷的英語翻譯:

mine; thunder
【電】 thunder

耳的英語翻譯: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交叉的英語翻譯:

across; chiasma; cross; crossover; intersect; obliquity
【計】 cross; cross connection; intercross; interleaving
【醫】 chiasm; chiasma; chiasmata; decussate; decussatio; decussation
intersection

專業解析

福雷耳氏交叉(Forel's Decussation),也稱為被蓋腹側交叉(Ventral Tegmental Decussation),是神經解剖學中一個重要的結構,位于中腦(Midbrain)的被蓋區(Tegmentum)。它特指從中腦紅核(Red Nucleus)發出的紅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的神經纖維在中線處進行交叉(即從一側跨越到對側)的位置點。

詳細解釋:

  1. 解剖位置與結構:

    • 福雷耳氏交叉位于中腦被蓋的腹側部,大約在紅核的尾側(下方)和動眼神經核的尾側水平。
    • 它是由來自對側紅核的神經纖維束(主要是紅核脊髓束)在此處交叉到對側所形成的結構。這些纖維交叉後,下行進入腦幹和脊髓。
  2. 功能:

    • 紅核脊髓束是錐體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的重要組成部分。錐體外系主要負責調節肌張力、協調肌肉活動、維持姿勢和進行習慣性運動(如行走),其功能相對獨立于主管精細隨意運動的錐體系(皮質脊髓束)。
    • 福雷耳氏交叉是紅核脊髓束通路上的關鍵節點。通過此交叉,一側紅核能夠支配并影響對側肢體的運動協調和肌張力調節。
  3. 臨床意義:

    • 了解福雷耳氏交叉的位置和功能對于理解某些運動障礙至關重要。例如,影響中腦被蓋區的病變(如中風、腫瘤)若累及福雷耳氏交叉或紅核脊髓束,可能導緻對側肢體的運動協調障礙、肌張力異常(如強直)或震顫。
    • 它在神經學檢查和定位診斷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漢英詞典角度釋義:

參考資料:

  1. Neuroanatomy, Mesencephalon Midbrain - StatPearls (NCBI Bookshelf). 提供了中腦結構的基礎神經解剖學知識,包括被蓋區和相關傳導束的概述。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1509/
  2. Gray's Anatom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41st Edition). 權威解剖學教科書,詳細描述了中腦内部結構,包括紅核、紅核脊髓束及其交叉(福雷耳氏交叉)。 (Elsevier)
  3. 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5th Edition) by Eric R. Kandel et al. 經典神經科學教材,深入解釋了運動系統,包括錐體外系通路(含紅核脊髓束)及其交叉的解剖和功能。 (McGraw-Hill)
  4. The Rubrospinal Tract - Frontiers in Neuroanatomy. 專注于紅核脊髓束的研究綜述,詳細讨論了其起源、路徑(包括福雷耳氏交叉)、功能及臨床相關性。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ana.2019.00012/full

網絡擴展解釋

“福雷耳氏交叉”(Forel's commissure)是神經解剖學中的一個術語,具體指代中腦區域的一束連合纖維。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結構屬于腦幹中的神經纖維束,主要位于紅核前區(prerubral region),連接兩側的丘腦下核或其他核團。其英文名稱存在兩種拼寫變體:Forel's commissurePorel's commissure(後者可能是拼寫誤差或曆史命名差異)。

  2. 功能與關聯
    作為連合纖維,其功能可能與協調雙側運動信號或感覺信息整合有關,但具體機制仍需結合現代神經科學研究進一步确認。該結構常與福雷耳區(H fields of Forel)相關聯,後者涉及基底節到丘腦的傳導路徑。

  3. 命名來源
    名稱源自瑞士神經學家奧古斯特·福雷耳(Auguste Forel,1848-1931),他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對腦幹和基底節結構進行了開創性研究。

  4. 注意事項
    該術語在臨床醫學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神經解剖學文獻。若需深入理解,建議查閱《神經解剖學圖譜》或專業論文以獲取圖示及最新研究進展。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