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ffragan
assistant; auxiliary; deputy; fit; subsidiary
【醫】 para-
supervisor; monitor; control; stand over; superintend; surveillance
intendance
【計】 monitoring; supervising
【醫】 control; inspection
【經】 intendance; monitor; overseer; supervision
副監督(fù jiāndū)是中文複合詞,由“副”(deputy/assistant)和“監督”(supervisor)構成,指協助正職監督者履行管理職責的職位。其核心含義為:
Deputy Supervisor:協助主監督者執行監管、協調或管理工作的次級負責人,常見于組織架構中的中層管理崗位。
“副”的詞典釋義
“監督”的詞典釋義
複合詞“副監督”的權威解釋
指在監管體系中擔任輔助管理角色的職位,需向主監督者彙報,側重執行層面的事務協調與團隊督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中文術語 | 英文翻譯 | 職能差異 |
---|---|---|
監督 | Supervisor | 全權管理職責 |
副監督 | Deputy Supervisor | 輔助性管理,側重執行層面 |
監理 | Inspector | 第三方質量監控,非管理崗 |
注:以上釋義綜合《現代漢語詞典》《牛津英漢漢英詞典》及行業通用術語規範,未提供鍊接因現有公開數據庫未收錄該複合詞的獨立詞條,建議參考紙質權威詞典或專業機構發布的《崗位職責術語指南》。
“副監督”一詞的含義需結合曆史與現代語境分層次解析:
根據記載,副監督是清代設置的官職,主要存在于設有“監督”職位的官署中,作為監督的副職,協助處理日常事務。《清史稿·職官志》提到,宣統三年後該職位在部分機構中仍有延續,具體職責包括輔助監督完成行政管理、監察等工作。
以徐錫麟為例,他在擔任紹興府中學堂副監督期間(),不僅負責教學管理,還特别注重德育實踐,将革命思想融入教育,體現出副監督在特定機構中兼具行政與思想引領的雙重角色。
現代某些組織或項目中可能存在類似副監督的職位(參考),主要職責包括:
從構詞法看,“副”指輔助性職務,“監督”源于古代監察概念(),意為“監察督促”。組合後形成層級明确的職務分工體系。
建議需要正式定義時,優先參考《清史稿》等史料,現代用法需結合具體機構章程确認。如需英文翻譯,可參照“deputy supervisor”等表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