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onstitutionality
accord; be consonant with; cohere; coincide; come up to; conform; correspond
fit
【計】 correspondency
【醫】 homology
constitution
【經】 constitution; formal law
"符合憲法的"在漢英法律語境中對應英文術語"constitutional",指行為、法律或政策與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條款相一緻。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法律效力層級 根據憲法至上原則,《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來源:Merriam-Webster法律詞典)。任何下位法的制定與實施均不得與憲法文本明示或默示規定的權利保障條款相沖突。
司法審查機制 通過憲法法院或最高法院進行的合憲性審查是核心保障措施。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Marbury v. Madison案确立的違憲審查權(來源:美國國會官網憲法注釋版),中國依據《立法法》建立的備案審查制度均屬此類機制。
基本權利保障 合憲性判斷需重點考察是否侵犯憲法明示的公民基本權利,包括但不限于:平等權(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言論自由(中國憲法第35條)等(來源:全國人大網憲法全文)。
該術語區别于"違憲的"(unconstitutional),後者特指法律規範或政府行為與憲法原則産生實質性沖突的狀态。在比較法視野下,德國基本法第20條确立的"憲法秩序"概念,與我國憲法序言強調的"社會主義法治原則"共同構成現代憲政文明的基石(來源:HeinOnline法學期刊數據庫)。
“符合憲法”指法律、政策或行為與憲法确立的基本原則、條文内容及立法精神保持一緻,具體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遵循憲法基本原則
需符合憲法的核心精神(如人民主權、基本人權保障、權力制約等),例如立法不得剝奪公民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
不違背憲法條文規定
要求具體條款與憲法文本直接對應,如我國《立法法》明确規定下位法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文義解釋時需結合字詞排列、标點等語法要素準确理解條文。
適應社會發展方向
憲法解釋需考慮社會實際需求,例如我國憲法修正案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體現了與社會發展方向的契合。
體系協調性要求
需與憲法整體内容保持邏輯一緻性,如新制定的《監察法》在機構設置上與憲法第三章“國家機構”條款形成銜接。
需要說明的是,我國設有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對法律草案進行合憲性審查,确保立法活動始終符合憲法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