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verbid
newspaper; gazette; report; respond
overbid
"報謊價"是一個商務領域的中文術語,指在交易或談判中故意提供虛假價格信息的行為。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商務英語資料,其核心含義及英譯如下:
報謊價(bào huǎng jià)
詞性:動詞短語
釋義:在商業活動中,交易一方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如誤導對手、擾亂市場或規避監管),故意謊報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常見于投标、議價、報關等場景,屬于商業欺詐行為。
例句:
"部分供應商為中标而報謊價,最終導緻項目質量縮水。"(來源:《現代商務漢語詞典》)
False quoting
Misrepresentation of price
Fraudulent pricing
根據《合同法》第42條,報謊價導緻合同無效,需賠償對方損失;情節嚴重者可能觸犯《刑法》第224條合同詐騙罪。
“報謊價”是商業交易中的常見行為,指賣方故意虛報高于實際價值的價格,以謀取更高利潤。以下從定義、使用場景及社會影響三方面解析該詞:
一、基本定義 “謊價”指商品标價遠高于合理市場價或成本價,屬于虛構價格()。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價格欺騙獲取利益,如提到的“謊價”即典型的價格虛高行為。
二、使用場景
三、社會影響 這種行為可能違反《價格法》中關于明碼标價的規定,導緻消費者權益受損。如特别指出,該現象常與不誠信商業行為關聯,消費者需警惕價格欺詐。
示例
古玩商将實際價值500元的瓷器标價5000元,買家通過砍價以2000元成交,看似“優惠”,實則為典型的報謊價操作。
建議
消費者可通過比價平台核實商品市場均價,注意保留交易憑證,遇到價格欺詐可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