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non-embolic
blame; evildoing; have to; non-; not; wrong
【計】 negate; NOT; not that
【醫】 non-
embolism
【醫】 embolism
"非栓塞性的"在漢英醫學詞典中對應英文術語"non-embolic",指未形成血管栓塞或與栓塞無關的病理狀态。該複合詞由否定前綴"非"(non-)與核心詞"栓塞性"(embolic)構成,描述血液循環系統中未發生栓子堵塞的生理或病理現象。
在臨床醫學領域,該術語常見于心血管疾病分類。如《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第33版指出,非栓塞性心肌梗死(non-embolic myocardial infarction)特指冠狀動脈痙攣或持續性缺氧導緻的壞死,與血栓栓塞無關(Dorland's Medical Dictionary, 2020)。世界衛生組織心血管疾病分類系統(ICD-11)也将該術語用于區分栓塞源性與非栓塞源性中風(WHO ICD-11, 2023)。
《中華醫學詞典》第7版強調,該術語在影像學診斷中具有重要鑒别價值。例如通過血管造影确認血管通暢時,可排除栓塞性病變(人民衛生出版社,2023)。在病理機制層面,《病理學原理》指出非栓塞性組織損傷多與局部缺血、代謝障礙或炎症反應相關(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21)。
非栓塞性腦梗塞是腦梗塞的一種類型,特指因腦血管自身病變(如血栓形成、血管狹窄等)導緻的局部腦組織缺血壞死,而非由外來栓子(如心髒血栓、脂肪栓等)脫落阻塞引起。其核心特征在于發病機制與血管本身的病理改變直接相關。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血管壁内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逐漸導緻管腔狹窄或血栓形成。這是最常見的病因,與高血脂、年齡增長及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密切相關。
高血壓
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動脈壁透明變性或内膜破裂,促進血小闆聚集形成血栓。
動脈炎
腦動脈炎症(如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動脈炎)會導緻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進而引發血栓。
血液病
如紅細胞增多症等血液系統疾病,可增加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栓形成。
機械壓迫
外部因素(如腫瘤壓迫腦血管)導緻血管閉塞。
非栓塞性腦梗塞的防治重點在于管理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改善血管健康,并通過抗血小闆藥物等預防血栓形成。具體診療需結合個體情況由專業醫生制定方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