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品率(Scrap Rate)是制造業術語,指生産過程中産生的不可修複或不可使用的廢品數量占全部生産總量的百分比。該指标用于衡量生産流程的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計算公式為: $$ text{廢品率} = frac{text{廢品數量}}{text{總生産數量}} times 100% $$
在質量控制領域,廢品率直接影響企業成本與資源利用率。例如,電子産品組裝中,若因焊接缺陷導緻1000件産品中出現15件不可修複廢品,則廢品率為1.5%。根據中國《工業企業質量管理規範》,企業需定期統計廢品率以改進工藝流程。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9001體系要求企業建立廢品追溯機制,通過根本原因分析降低廢品率。
典型應用場景包括:
美國質量協會(ASQ)将廢品率列為六西格瑪管理核心指标,建議企業通過統計過程控制(SPC)持續優化該參數。日本豐田生産方式更提出"零缺陷"目标,強調通過防錯裝置(Poka-Yoke)從根本上消除廢品産生。
廢品率是衡量生産過程中不合格品占比的核心質量指标,其定義和計算方式在不同應用場景中存在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礎定義與通用公式
數量計算法(最常見)
廢品率=廢品數量/(合格品數量+廢次品數量+廢品數量)×100%
該公式適用于快速評估生産批次的質量水平
成本計算法(財務分析用)
廢品率=(廢品材料金額/總生産成本)×100%
總生産成本包含勞動力、材料及工廠間接費用(如水電)
二、細分指标類型 根據責任歸屬與統計範圍,可分為:
三、應用價值 該指标直接反映生産流程控制能力,降低廢品率可提升資源利用率。例如:若某批次生産1000件産品,其中20件廢品,廢品率為20/(1000-20+20)×100%=2%(按數量法計算)
數據來源建議:企業通常通過MES系統實時采集廢品數據,財務系統則用于成本法計算。對于更詳細的分類指标定義,可參考MBA智庫百科相關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