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non-destructive reagent
blame; evildoing; have to; non-; not; wrong
【計】 negate; NOT; not that
【醫】 non-
destroy; spoil; ruin; demolish; wreck; sabotage; destruction; subversion
torpedo; wreckage
【計】 blow-up
【醫】 destruction
【經】 baffled; breach of confidence
reagent
【化】 reagent
【醫】 agentia; reagent
非破壞性試劑(Non-Destructive Reagent)指在化學分析或物質檢測過程中,能夠保持樣品原有物理化學性質完整性的特殊試劑。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non-destructive reagent"或"non-invasive testing agent",常見于材料科學、文物保護、生物檢測等領域。
根據《分析化學術語國際标準》(ISO 18113-5:2022),這類試劑需滿足三個核心特征:①不與目标物質發生不可逆反應;②檢測後樣品可重複利用;③不改變樣品的微觀結構。例如在文物鑒定中,X射線熒光光譜儀配套試劑可識别青銅器元素成分而不損傷文物本體,此應用已被大英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收錄于其2023年度技術報告。
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對比實驗數據顯示,使用非破壞性試劑的紅外光譜檢測法,可使生物樣本回收率達99.7%,顯著優于傳統檢測方法的82.4%(NIST SP 260-188)。在食品安全領域,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2024年更新的檢測規程中,已将非破壞性試劑列為農産品農殘檢測的推薦方案。
“非破壞性試劑”的英語翻譯為non-destructive reagent,其核心含義是在化學實驗或分析過程中不會破壞被測物質結構或性質的試劑。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特點
非破壞性試劑主要用于檢測或分析時保持樣品的完整性,避免對目标物質造成不可逆的化學或物理改變。例如,某些光譜分析中使用的顯色劑可能屬于此類,它們僅與目标物發生可逆反應,便于後續重複利用樣本。
應用場景
與普通試劑的區别
普通試劑可能通過化學反應消耗或改變被測物質(如強酸溶解金屬),而非破壞性試劑更注重檢測過程的溫和性和可逆性。
參考資料:提供了該術語的英文翻譯及化學領域分類,其他網頁補充了試劑的通用定義(如-4)。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