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機"在漢英詞典中的定義指固定翼航空器(fixed-wing aircraft),通過空氣動力學原理産生升力實現空中飛行。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英譯版,其核心特征包含動力裝置、機翼系統和起落裝置三部分結構。
從航空術語角度,《牛津航空英語詞典》将其細分為四個技術指标:①最大起飛重量(MTOW)計算公式為$$MTOW = frac{L}{1 - frac{rho}{rho_0}}$$其中L代表升力,ρ為空氣密度;②翼載荷(Wing Loading)參數範圍在300-600 kg/m²;③推重比(Thrust-to-Weight Ratio)民用機型多保持在0.25-0.4區間;④巡航速度(Cruise Speed)亞音速客機典型值為Ma0.78-0.86。
國際民航組織(ICAO)文件Doc 9713将航空器按用途劃分為:運輸航空(含客機、貨機)、通用航空(含農用機、勘測機)、軍用航空(含戰鬥機、偵察機)三大類。中國民航局《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規定》特别指出含升力風扇的垂直起降飛行器(VTOL)仍歸屬飛機範疇。
詞源考證顯示,"飛機"作為漢語複合詞最早見于1909年《東方雜志》對萊特兄弟飛行器的報道,對應英語"aeroplane"的詞源可追溯至1857年英國專利文件中的希臘語詞根組合(aero- + planos)。現代航空術語标準化過程中,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151系列文件對飛行器術語體系進行了系統規範。
飛機是一種重于空氣的固定翼航空器,通過動力裝置(如螺旋槳或噴氣發動機)産生推力,并依靠機翼與空氣的相互作用獲得升力,實現大氣層内的飛行。
定義與核心特征
飛機屬于固定翼航空器,需滿足以下條件:
發展曆史
飛機被認為是20世紀初的重大發明。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成功完成首次受控持續動力飛行,并成立萊特飛機公司,這一事件被國際航空聯合會認可。
分類與應用
詞源與文化
“飛機”一詞源自英文“flying machine”(飛行機器),英文中對應多個詞彙如“aircraft”(泛指航空器)、“airplane”(特指固定翼飛機)等,體現其技術發展的多元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飛機的空氣動力學原理或具體機型,可參考航空專業資料或權威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