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anxious; worry
"犯愁"是現代漢語中表示心理狀态的動詞短語,其核心語義可拆解為"陷入憂慮"或"感到困擾"。從漢英詞典學視角分析,《牛津漢英詞典》将其譯為"to be worried"或"to feel anxious",強調該詞包含的持續性焦慮特征。
《現代漢語詞典》釋義系統顯示,"犯愁"包含三個語義層次:①因難解問題産生的心理壓力;②對未知結果的過度思慮;③帶有束手無策的無奈感。這與《朗文漢英雙解詞典》中"be at a loss what to do"的英譯形成對應,突顯行為主體在特定情境下的決策困境。
在語用層面,《商務館學漢語詞典》收錄的典型例句"孩子升學的事讓她犯愁了好幾個月",印證該詞的持續性特征。而《新世紀漢英大詞典》通過對比"worry"與"be anxious"的細微差異,指出"犯愁"更側重具體問題的困擾,區别于泛化的擔憂情緒。
“犯愁”是一個漢語動詞,表示因遇到困難、問題或難以解決的事情而感到憂慮、煩惱的心理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犯”在這裡指“産生、陷入”,“愁”即憂愁、煩惱,組合後指因具體問題引發持續性焦慮。例如:“他正為房貸犯愁”()。
2. 使用場景
3. 語言特征
4. 近義辨析
5. 文化内涵 反映中國人含蓄表達焦慮的特質,常通過“最近有點犯愁”等委婉說法傳遞壓力,比直接說“我很焦慮”更符合漢語交際習慣。
例句:“眼看截止日期臨近,方案還沒确定,組長對着電腦屏幕直犯愁。”()這個場景典型體現了因工作壓力産生的焦慮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