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者腦炎英文解釋翻譯、伐木者腦炎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woodcutter's encephalitis
分詞翻譯:
伐木者的英語翻譯:
chopper; woodchopper
腦炎的英語翻譯:
encephalitis
【醫】 cephalitis; cerebritis; encephalitides; encephalitis; neuraxitis
phrenesia; phrenitis
專業解析
伐木者腦炎(Lumberjack Encephalitis)術語解析與醫學背景
1. 術語定義與中文對應
“伐木者腦炎”是蜱傳腦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 TBE)的俗稱,因伐木工人等高危職業群體易在森林作業時被蜱蟲叮咬感染而得名。其規範醫學名稱為森林腦炎(Forest Encephalitis),屬于病毒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英文術語中,“Lumberjack Encephalitis”為非正式名稱,正式文獻通用“Tick-borne Encephalitis (TBE)”。
2. 病原體與傳播機制
由黃病毒科蜱傳腦炎病毒(Flavivirus)引發,主要通過硬蜱屬(如Ixodes ricinus、Ixodes persulcatus)叮咬傳播。病毒存在于蜱蟲唾液腺,叮咬時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侵襲腦實質及腦膜。少數病例可通過飲用未消毒的感染動物乳制品(如羊奶)傳播。
3. 流行病學特征與高危人群
- 地域分布:主要流行于歐亞大陸森林地帶,包括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國東北(黑龍江、吉林林區)、中歐及北歐國家。
- 季節高峰:蜱蟲活躍期(春夏季5-8月)為高發季。
- 高危職業:伐木工人、林業人員、野外勘探者及旅遊者。
4. 臨床表現與分期
疾病分為兩階段:
- 初期(病毒血症期):發熱、頭痛、肌痛等流感樣症狀,持續2-4天。
- 第二期(神經系統受累期):約30%患者出現腦膜炎、腦炎或脊髓炎,表現為高熱、頸強直、意識障礙、癱瘓等,病死率約1%-2%,後遺症率可達10%-20%。
5. 預防與治療
- 疫苗:滅活疫苗(如FSME-IMMUN、Encepur)是核心預防手段,推薦流行區居民及高危職業者接種。
- 防護措施:野外作業着長袖衣褲、使用驅蜱劑(含避蚊胺)、定期檢查體表蜱蟲。
- 治療: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以支持治療(降顱壓、抗驚厥)及重症監護為主。
權威參考資料
- 世界衛生組織(WHO):蜱傳腦炎全球流行病學報告與疫苗立場文件。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森林腦炎防控技術指南》,涵蓋中國疫區分布與監測數據。
- 《柳葉刀·傳染病》:蜱傳腦炎病理機制與疫苗有效性研究綜述(需訂閱訪問)。
(注:因該疾病術語的俗稱特性,直接關聯的漢英詞典釋義較少,以上内容綜合醫學文獻與公共衛生機構指南,确保術語解釋的準确性與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伐木者腦炎是森林腦炎的别稱,屬于蜱傳腦炎的一種類型,主要與職業暴露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别稱
伐木者腦炎又稱森林腦炎、蜱傳腦炎或遠東腦炎,是由蜱傳腦炎病毒(黃病毒屬)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因伐木工人等林區工作者高發而得名。
2.病因與傳播
- 病原體:蜱傳腦炎病毒(RNA病毒),耐低溫但對高溫敏感。
-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硬蜱叮咬傳播,少數可通過飲用感染動物的生奶傳播。
- 傳染源:野生齧齒動物(如松鼠、野鼠)及鳥類是主要宿主。
3.臨床表現
- 典型症狀:突發高熱、劇烈頭痛、惡心嘔吐、頸項強直,嚴重者出現意識障礙、癱瘓甚至昏迷。
- 後遺症:部分患者遺留肌肉癱瘓(如肩下垂、上肢無力)、認知障礙等。
4.流行特征
- 地域性: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西北林區,以及俄羅斯遠東、朝鮮北部等。
- 季節性:春夏季高發(5-8月),與蜱蟲活躍期及林區作業高峰重合。
- 高危人群:伐木工、護林員、采藥者等長期野外工作者。
5.預防與治療
- 預防:接種疫苗、穿防護服、使用驅蜱劑、避免飲用生奶。
- 治療: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如降顱壓、控制抽搐等)。
如需更完整的流行病學數據或診療指南,可參考、5、7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