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legal aid
法律援助(Legal Aid)是指國家或社會組織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辯護等服務的司法救濟制度。其核心目标在于保障公民平等獲得法律保護的權利,消除因經濟能力差異導緻的法律服務獲取不平等現象。
從法律體系層面,中國《法律援助法》(2021年頒布)第二條明确定義該制度為"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2021)。該法第23條進一步規定,法律援助機構應通過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志願者等多元渠道組織實施援助工作。
國際實踐中,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确立的"公正審判權"構成法律援助的國際法基礎。世界銀行2020年法治發展報告指出,完善的法律援助體系可使民事案件勝訴率提升27%,刑事案件冤錯率降低19%(World Justice Project,2020)。
典型服務形式包括:
中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37萬件,為農民工追回欠薪213億元(國家法律援助網,2024)。該制度通過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縣級法律援助中心等實體平台實現服務覆蓋。
法律援助是國家為經濟困難或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制度,旨在保障公民平等獲得法律救濟的權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或法律組織,組織律師、公證員等專業人員,為經濟困難群體(如低收入者、殘疾人、農民工)或特殊案件當事人(如未成年人、刑事被告人)提供無償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服務。它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核心部分,也是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制度保障。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2022年實施)為核心,明确國家責任與公民權利,配套《刑事訴訟法》等法規細化操作流程。
如需申請法律援助,可向縣級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材料,具體條件與流程可參考《法律援助條例》或當地實施細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