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remedy
law; statute; doom; legislation
【醫】 law
【法】 method of redress
法律補救方法(Legal Remedies)指在法律關系受到侵害或違約時,法律體系為恢複權利或補償損失提供的正式解決途徑。根據漢英法律詞典釋義,其核心包含以下五方面:
定義與分類
法律補救方法分為普通法補救(Common Law Remedies)與衡平法補救(Equitable Remedies)。前者以金錢賠償為主(如損害賠償金),後者強調行為矯正(如強制令、實際履行)。例如《布萊克法律詞典》将其定義為“司法機關對違法行為賦予的矯正手段”。
實施條件
補救方法的適用需滿足三要素:可證明的損害事實、法律因果關系、救濟手段的法定性。中國《民法典》第179條列舉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礙等11種民事責任形式,與美國《統一商法典》第2-703條的救濟條款具有相似法理。
典型救濟形式
法律依據
國際層面參考《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45條與第61條,國内法層面可溯源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8條對法律保留事項的規定。
實際應用限制
法院在選擇救濟手段時需遵循“充分救濟原則”與“比例原則”,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法典〉合同編的解釋》第60條明确實際履行不得違反公共利益。
(注:參考來源包括《元照英美法詞典》2023版、美國法律協會《法律重述》、北大法寶法律數據庫)
法律補救方法是指在法律關系中,當權利受到侵害或義務未履行時,當事人依法采取的彌補或挽救措施。以下是詳細解釋及常見類型:
定義與目的
法律補救方法旨在通過法定程式或協商方式,恢複受損權益或減少損失。例如,合同違約時可通過修理、更換等措施彌補質量缺陷,貸款逾期可通過協商分期還款減輕債務壓力。
適用原則
合同領域的補救
金融債務補救
廣義法律救濟途徑
如需具體案例或法律條文細節,可參考《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規,或咨詢專業法律機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