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hypodynamia
"乏力"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兩種解釋維度:
一、字面生理含義 指身體機能的衰弱狀态,可譯為"weakness"或"lack of physical strength"。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詞描述"體力不支,使不上勁"的生理現象,常見于疾病恢複期或過度勞累後。美國梅奧診所醫學詞典将此類症狀歸類為"asthenia",強調其作為疾病伴隨體征的特性(來源:mayoclinic.org)。
二、引申社會語義 在跨文化交際中,"乏力"常被拓展為"能力不足、效力欠缺"的隱喻用法,對應英語表達包括"ineffective"和"lack of efficacy"。牛津大學出版社《漢英大詞典》第三版列舉該詞的語用轉化,如"監管乏力"譯為"ineffective regulation","改革乏力"對應"reform fatigue"(來源:global.oup.com)。
該詞的語義演變反映出中醫"氣力不足"概念向現代管理學術語的轉化軌迹,北京語言大學漢英對比研究中心指出,這種跨域應用使其成為高頻度翻譯難點詞彙(來源:blcu.edu.cn)。
“乏力”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含義,既有生理層面的表現,也有抽象意義的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身體疲倦無力
指人體感到疲勞、肢體軟弱無力,屬于非特異性症狀。例如“渾身乏力”“四肢乏力”等表述。
能力不足或無法達成目标
用于形容缺乏能力或資源,無法解決問題,例如“回天乏力”(形容無力挽回局面)。
“乏力”既可用于形容生理上的疲倦虛弱,也可引申為能力不足。若長期或頻繁出現乏力症狀,建議結合血液檢查、影像學等醫學手段排查潛在疾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