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shipments billed at cost
deliver goods
【經】 dispatch
【經】 at cost
【經】 valuation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發貨按成本計價”指企業在發出貨物時,以貨物的實際生産成本(而非市場售價)作為賬面價值進行會計記錄和報告的方式。其核心含義如下:
發貨(Fāhuò)
按成本(Àn chéngběn)
計價(Jìjià)
完整短語:
發貨按成本計價
英文:Valuation of Dispatched Goods at Cost
定義:在發出貨物的會計時點,按曆史成本(非公允價值)确認存貨轉移價值。
發貨時,庫存商品以原始生産成本(如$ text{Cost} = text{Direct Materials} + text{Direct Labor} + text{Manufacturing Overhead} $)結轉至“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而非按銷售價格計量。
利潤僅在銷售實現時确認(收入 - 成本),發貨環節不影響當期損益,僅反映資産形态變化 。
適用于标準成本法核算的企業,如批量生産電子元件的廠商發出半成品時按BOM成本計價(來源:管理會計實務指南)。
集團子公司間貨物轉移若需規避利潤操縱,常采用成本計價(來源: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第12號)。
符合謹慎性原則,避免未實現利潤提前入賬(來源: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
計價方式 | 發貨時點賬面價值 | 利潤确認時點 |
---|---|---|
按成本計價 | 曆史生産成本 | 銷售實現時 |
按市價計價 | 當前市場售價 | 發貨時(部分) |
按合同價計價 | 協議售價 | 發貨時 |
權威依據: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2號——存貨》(IAS 2),存貨發出應按實際成本法或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計量,禁止使用後進先出法(來源:IASB官網)。
企業發出成本為$10,000的貨物(假設無運費):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00
貸:庫存商品 $10,000
此分錄僅反映成本結轉,收入待客戶籤收後另行确認。
行業應用案例:
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向組裝廠發貨,按成本計價可避免因臨時性鋼材漲價虛增庫存價值,确保季度財報的穩健性(來源:普華永道供應鍊會計案例集)。
“發貨按成本計價”是會計領域中的專業術語,需從“發貨”和“成本計價”兩個維度綜合理解:
發貨指企業将貨物發送給客戶或代銷方的行為,包含運輸、交付等環節。根據、5、6的定義,發貨既可以是廠商主動發送貨品,也可以是存貨的領用或消耗過程,通常會導緻庫存減少。
按成本計價是一種以實際成本為核心的存貨計價方法,其特點包括():
指企業在發出商品時,按照商品的實際成本(而非售價)進行賬務處理。例如委托代銷場景中,若采用成本計價,發出商品按曆史成本入賬,與售價的差額後續再調整()。此方法能更真實反映企業存貨價值,但需注意:
某企業委托代銷一批成本為10萬元的商品,若采用“發貨按成本計價”,會計分錄為:
借:委托代銷商品 100,000
貸:庫存商品 100,000
後續若以15萬元售出,再确認收入并結轉差價。
【别人正在浏覽】